「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介紹臺灣多元族群的節慶料理,同時揭開節慶餐桌背後的故事,包含「年菜與他們的產地」、「看不見的年夜飯」、「永續的餐桌」之展示單元,介紹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海洋塑膠垃圾問題、糧損與廚餘問題、氣候變遷帶來的農業生產挑戰等議題,並藉由臺灣各地不同族群與社群進行永續的餐桌行動,鼓勵大眾重新想像人、節慶餐桌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創造永續節慶文化。
什麼是永續年夜飯?
年夜飯是臺灣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年度節慶飲食文化,雖然一般被視為漢人傳統文化,但如今年夜飯與過去的年夜飯相比,其內容受到許多文化與食物生產系統變遷的影響,例如:拜漁業技術及冷鏈設備的進步,如今人人都能在年夜飯裡吃到多樣的海鮮;過去被視為珍稀食材的肉類,如今常成為年夜飯桌上吃不完的廚餘;過去稻米被視為臺灣最重要的主食作物,因政策與外來影響等因素,稻米耕作面積不斷減少,如今每人每年食米量約45公斤,只剩三十年前的一半。
文化是人與環境長期互動下的產物,我們的年節飲食文化反映了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態度,也預言了未來環境的樣貌。國立臺灣博物館自2016年起持續於農曆新年前辦理「永續年夜飯計畫」,鼓勵大眾探索餐桌背後的複雜且跨領域的議題,本次期以展覽激發更多對永續未來的想像,共創一個屬於新世代的節慶飲食文化。

什麼是人類世(Anthropocene)?
人類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令科學家擔憂,「人類世」一詞也此憂慮下誕生,2000年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aul J. Crutzen於墨西哥某研討會上倡議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來強調人類活動已成為一種地質營力。
近年來國際上不少博物館在展覽中呼應人類世概念,臺灣近幾年來也興起人類世的討論熱潮,然而人類世的討論範圍不僅止於災難、環境韌性或環保意識,它更帶來多種學門跨界合作及整合常民或傳統知識的契機。

來一場屬於臺灣節慶飲食的永續之旅吧!
「過年」屬於漢人節慶文化的說法,在臺灣生活的許多不同族群有各自的節慶文化,例如原住民族並不過年,而是因應歲時祭儀而進行規模大小不一的各種祭典,其祭儀食物也反映了族人與周遭環境的連結和生產生活方式,認識不同族群的節慶飲食文化,不僅能認識台灣多元的樣貌,也能反思當今年夜飯受到商業流行和工業生產鏈影響下應如何永續發展前進。
相關廣播節目
線上資源
延伸影片|https://reurl.cc/7eppvy
秀出你的年夜飯活動|https://reurl.cc/Qjbblq
遊戲-新鱻超市|https://seafoodmarket.ntm.gov.tw
遊戲-未來餐桌|https://ourfuturediningtable.z7.web.core.windows.net
展場360度環景(線上展) https://www.ntm.gov.tw/onlineexhibitionlist_189.html
高中生展場公服招募計畫: https://event.culture.tw/NTM/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useLanguage=tw&actId=20004&request_locale=tw
具有吃年夜飯超過15年經歷的您,快來「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運用你的知識與創意,將永續環境與多元文化的知識帶給更多觀眾。本計畫將提供活動參加證書與公服時數,喜歡接觸觀眾的您可參與設計展覽推廣活動,習慣在幕後策畫的您可以產製推廣素材,用不同形式結合您的知識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激盪出新的火花!
第一梯次報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