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沉浸式動畫、VR體驗◆
▸日期:111年6月3日(五)10:00~12:00
▸地點:臺博館本館三樓環形劇場、自然教室
【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近台大醫院捷運站4號出口】
▸對象:一般民眾(建議年滿12歲以上;12歲以下兒童須由1名家長陪同)
▸費用:活動免費,但需購票入館(全票30元,半票15元)
▸報到地點:請於各場次開始前10分鐘,持活動通知之QRcode於活動地點報到。
★若未提前報到視同取消,名額將保留給現場觀眾★
▸3D沉浸式動畫、VR體驗活動➔點我報名
◆幕後分享會◆
▸時間:111年6月3日(五)14:00~16:30
▸地點:臺博館本館三樓環形劇場
▸報名人數:一般民眾50名
▸費用:免費
▸報到地點:13:30開始報到,僅報名幕後分享會者,請持活動通知之QRcode於一樓服務台報到。
★若已報名上午體驗活動者,請直接至三樓環形劇場報到★
▸幕後分享會➔點我報名
時間
|
主題
|
主講人
|
13:30~14:00
|
報到
|
14:00~14:05
|
開場
|
文化部代表
|
14:05~14:10
|
博物館智慧升級
示範計畫成果影片
|
文化部代表
|
14:10~14:40
|
國立歷史博物館
「酷獸奇航VR」
打造IP及應用推廣
|
- 張錦莉/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組長
- 吳至正/羊王創映有限公司創辦人
|
14:40~15:10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尋找台灣工藝色」
探索VR幕後製作
|
- 周一彤/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副研究員
- 葉俊慶/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助理教授
|
15:10~15:20
|
Q&A交流
|
鍾瑞蘋/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組長
|
15:20~16:30
|
會後體驗*
(採現場登記)
|
|
*備註:
- 會後體驗採現場登記,13:30開放現場登記。環形劇場播映國立臺灣博物館《輿圖紀遊》、國立歷史博物館《寶島長春圖》3D動畫影片,共有兩場次15:30及16:30輪播,每場限額40名。
- 自然教室開放VR體驗:
- 國立歷史博物館《酷獸奇航》,體驗場次15:30、15:45、16:00、16:15各場次限額3名。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工藝礦物演色篇-科學與藝術的結晶體》、《台灣工藝植物演色篇-草木生長的流動大地》,體驗場次15:30、15:45、16:00、16:15各場次限額2名。
|
▶「博物館Smart+」體驗作品簡介 ◀
以「康熙臺灣輿圖」為藍本,透過3D動畫時空,再現清代的臺灣人文地景與符號意涵,包括臺江內海、臺廈道、安平晚渡、沙鯤漁火,以及造型獨特的竹排、板輪牛車、竹篙厝,並結合自然史內涵的動植物生態,包括臺灣藍鵲、儒艮、白海豚、石虎、檳榔樹和苦楝樹等。18世紀臺灣西部由北到南的山川地形、行政兵備部署、道路與城鄉生活等景觀,被譽為「臺灣古圖之最」,於2010年經指定為「國寶」,亦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如果能夠走進畫的世界,那畫裡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2021年時逢館藏《寶島長春圖》(館藏編號74-00255)開筆後的40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努力下,藉由3D虛實整合影片創作的方式,推出《走進寶島長春-筆墨創造的立體之境》影片,讓這幅史無前例的巨作《寶島長春圖》得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提供創新的視覺體驗。

「酷獸奇航」正式進入元宇宙世界!酷獸奇航為國立歷史博物館精選具館藏特色之11件國寶、重要古物,橫跨古今數千年,主要文物角色IP「酷獸」便是屬於「國寶」等級的青銅器「獸形器座」,造型奇特且獨一無二,是研究春秋時期青銅器的重要基準品。此外,還包含唐三彩「加彩貴婦」及陶器「搖錢樹」等,這些重量級的經典古物,透過重新演繹產出12個文物角色IP,成為博物館歷史文物行銷上的一大創意,並藉此拓展多元受眾、族群,進而開創臺灣博物館界不同型態的IP授權圖像以及原創故事。

以礦物(結理、無機物)、植物(有生命、有機物)記錄台灣工藝原色,以結晶釉及藍染、天然染色作為這兩個色彩世界的交互代表,提取其色彩、材料、工藝、形狀、元素、生長方式等,打造兩種面向的生長世界,利用VR的方式呈現臺灣工藝色彩探索的過程,表現不同工藝顏色之美,以擴充臺灣主體性工藝色彩世界的多樣化,如同探索未知的世界為開端,藉此展開臺灣工藝探索旅程,利用VR的形式呈現臺灣工藝色彩探索的過程。

▶幕後分享會 主講人簡介◀
張錦莉

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 組長
曾任新北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股長、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園長、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專員、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秘書、文化部綜合規劃司視察、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秘書
吳至正

羊王創映有限公司 創辦人
《歐米天空》製作人、《科學腦巨人》製作人、《白線REALIGN》製片、《臺中味》製片、《HOW哥宇宙》監製、《酷獸奇航VR》監製、《勇者動畫系列》協同製作人、《音樂關鍵字》協同製作人
周一彤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副研究員
工藝中心臺灣行卷-博物館示範計畫 、工藝中心博物館科技計畫承辦人
葉俊慶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1974年,生於台灣南投。自義大利米蘭多摩司設計學院(Domus Academy)畢業後,多從事概念產品開發與展示空間等設計、並以 VR,AR虛擬實境、數位錄像、互動裝置、複合裝置等多媒材創作。早期作品多以紀錄自身環境,記憶與鏡像交錯為創作文本,作品與計畫通常涵蓋公共與演出紀錄等形式。
2005年於米蘭參與LV精品集團-Super Showroom 旗艦店概念企劃。
2007年同音樂人藝術家林強應邀製作「台灣國家美術館亞洲藝術家雙年展」,光種音子計畫,透過網際網路與互動技術創造出一座大型數位寧靜的森林(國美館典藏計畫)。曾參與「柏林DMY青年設計師展」、「金馬獎國際影展」、「台北電影節主題獎」、「亞洲藝術雙年展」、「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國內外展覽。創立跨域創作團體『鬧台妄想教室』,企圖探索新媒體藝術、展現台灣在地精神與國際交流為志。
➲防疫管理指引說明:
- 參加「博物館Smart+」體驗暨幕後分享會之觀眾,請遵守防疫管理指引,並鼓勵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
- 因配合防疫規定,若符合「具感染風險民眾追蹤管理機制」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等情形者,請不要參與活動。當天現場若有呼吸道症狀、發燒者(發燒:耳溫≧ 38 ℃、額溫 37.5℃)不可進入活動會場。
- 本活動場所內禁止飲食,參加本次活動時,請配合量測額溫、手部消毒及全程配戴口罩,並請保持社交距離。
■主辦單位:文化部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活動聯絡人:資策會 歐小姐 (02)6631-6628, jessicaou@iii.org.tw、蘇小組 (02)6631-6698, wanrusu@iii.org.tw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變化,本活動將適時調整為防疫管理指引說明,如有不便請多包涵。
※主辦單位保有變更本活動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