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臺灣蝶蛾為主角,集結近300件蝶蛾典藏標本,呈現牠們多樣的生命樣貌與生存挑戰,從自然史到人文視角,展現島嶼生態的繽紛與韌性。
-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聯絡資訊
:
02-23822566
-
票價說明
:
全票:每張 30元|半票:每張 15元(本館及古生物館一票共用)
-
開放時間
:
0930-1700
-
提供服務
:
開放攝影、服務諮詢、無線網路
在島嶼的微風與陽光之間,蝶與蛾以輕盈的鱗翅劃出生命的軌跡。
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出特展《島嶼飛行—臺灣蝶蛾生存記》,以臺灣約5,200種蝶蛾為主角,帶領觀眾從自然史與當代生態研究的視角,探索牠們在島嶼環境中綻放的多樣生命。
展覽以「飛行」為敘事軸線,串連蝶蛾的生命史、演化適應、擬態偽裝與夜行特性,並聚焦於當代都市化與光害下的生存挑戰。從卵到成蟲、從白晝到黑夜,觀眾將看見牠們在變動環境中展現的堅韌與智慧。
本展分為六個章節——
〈飛舞的起點〉介紹蝶蛾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完全變態生命史;
〈演化與島嶼〉探索蝶蛾如何在高、中、低海拔中演化適應、又如何並施展偽裝、警戒與擬態等防禦絕技
〈蝶蛾秘寶〉介紹牠們在擬態與防禦上的驚人絕活;
〈夜的信差〉揭露夜行類群如何以氣味與聲波溝通、感知環境;
〈飛行危機〉反思人為干擾對生態的衝擊;
〈共翅之境〉一同見證公民科學與藝術創作交織出的視角。
本展以「生存的壓力造就生命的多樣性」為引,並以「知識的共創與正向循環」為期許。
策展團隊結合國內外近二十年來的演化生物學與分類研究成果,並串連當代公民科學平台「慕光之城—蛾類世界」臉書社群,讓民眾的野外觀察影像與紀錄濃縮至博物館展示現場,形成研究、教育與公眾之間的知識循環。
展場尾聲由藝術家王宗欣以數位影像裝置詮釋標本紋理與色塊的再生轉譯,象徵知識的流動與新生。
全場展出多件珍稀標本,包括已推測滅絕的黃鳳蝶、瀕危的大紫蛺蝶及擁有「蛇頭紋」的巨型皇蛾,以珍貴實體與影像敘事呈現臺灣蝶蛾的生命奇蹟。
在這座城市的核心,讓我們隨鱗翼起飛,從微小的生命裡,看見自然的壯麗與人類共生的未來。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合辦單位|文化部
協辦單位|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臺灣青斑蝶移動研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