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活動明細
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 微型展
場次資料
-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聯絡資訊 : 02-2382-2566
-
票價說明 : 全票:每張 30元|半票:每張 15元(本館及古生物館一票共用)
-
開放時間 : 0930-1700
-
提供服務 : 開放攝影、服務諮詢、無線網路
活動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2019-2025年獲贈的文物、標本約15,157件及建築圖約14,835件/面,本展從中精選捐贈物件,以微型展向社會大眾介紹不同物件的故事。
活動內容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於2019-2025年獲贈的文物、標本約15,157件及建築圖約14,835件/面,其中含茅野正名素描(文化部長李遠捐贈)、2022年發表的新物種-猶加頓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歷史婚服、助產士證書等橫跨人文與自然的捐贈物件。本展精選捐贈物件,以微型展向社會大眾介紹不同物件的故事。
在家族記憶與島嶼故事交織中,我們見證個人生命如何折射出時代的光影。而這些珍貴的回憶與藏品,不僅保存於家庭,更在博物館中轉化為大眾共同的文化資產。家族珍藏之外,我們也看到另一種「知識傳遞」的路徑,由大學講堂到博物館典藏,透過科學家以畢生心力採集、研究,讓大眾得以接觸更豐富的物種資訊,並促成了國際交流乃至新物種的發現。
展覽共計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聚焦女性個人收藏與家族傳承,展現情感、工藝與歷史的交織,從自然之美到生命禮俗,彰顯個人記憶如何昇華為社會共享的文化資產。第二單元講述一段跨越國族界線的知遇故事,經由一批手稿串聯起跨越世代的文化記憶。茅野正名與李琳的故事,不僅見證了動盪時代下個人間的信任與託付,也讓今日的我們,得以重拾歷史的一頁,重新閱讀那份對土地深沉的凝視與珍愛。第三單元展出多位捐贈者珍藏的家族物件與回憶,從戰亂年代到現代社會,透過個人的珍貴收藏,拼貼出台灣社會變遷的溫柔剪影。第四及第五單元則由個人與家庭記憶,轉向學術與公共知識傳承,學者們的心血,從課堂到田野,最終安居於博物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