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2022很可以_《城市迷因》Metropolise Meme
場次資料
場次 場地
2022很可以_《城市迷因》Metropolise Meme googleMap連結 Young Show Space

 


活動內容介紹

2022很可以_青年視覺藝術培力計畫_城市迷因

 

策展人:林煌迪

展出者

資深藝術家:沈揚庭、林建志

青年藝術家:徐薇、林曉韓、陳佩妤、劉俞里

 

展出時間:2022/4/22-2022/6/18

展出地點:本館一樓 Young Show Space

 

    全球化的浪潮已經將世界各大都會的風貌逐漸拉近,網際網路在全球的普及化,也讓現在的青年世代早就習慣同步看見地球彼端所發生的事。然而我們因此能對這個世界有更精準的洞察嗎? 去脈絡斷片式的觀看,造成忽略時間軸與重量的認識,因而擁抱誤讀成為被鼓勵的創造力,逐漸地以手指滑動螢幕取代了身體應對地心引力時必須耗費的力量與看似無效的勞動,所以除了身體的經驗貧乏,使用感官的知識缺乏也逐漸反映到五感的遲鈍上,網路梗圖式的生活成為新時代的生活模板。

 

    很難立即去做出什麼評價,這是每個世代都必須面對的重新探索,只要我們還不甘於讓他世代所訂定的準則成為自己世代不可質疑的權威,繼續前進,一時半刻間也無須武斷的立起什麼樣標竿。這是一種必要的警覺,當19世紀出現在巴黎的激進潮流印象主義,如何在法國消失了一世紀之後在台南被細心呵護的保留下來,但卻極度溫馴? 諸如此類的警覺,最終只會以網路梗圖的板模下註嗎? 鬆動既有的分類,回到屬於身體經驗式的藝術實驗,或許可以開啟另一道大門。

 

    「很可以­_青年視覺藝術培力計畫2022」首檔展覽《城市迷因》,試著更實驗性的以某種集體創作的精神,開啟展演的大門。邀請資深藝術家沈揚庭、林建志,帶領青年藝術家徐薇、林曉韓、陳佩妤、劉俞里,讓更多的不確定性在Young Show Space 中自由發酵。

 

    資深藝術家沈楊庭,為成大建築系專任副教授,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程副主任,成大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副執行長,專業領域是數位工具在建築設計上的運用、設計與製造。沈揚庭以科技藝術家之姿參與了此次的展覽邀約,卻展現了更多對於人因的關懷,此次展出的作品〈人工島AI〉,沈揚庭邀請了林軒丞、王宓琦、黃廉凱、高有旻、許元綸、陳韋慈共同創作,並邀集了成大科藝所112級、成大建築研究所112級與成大建築大一114級共78位同學參與展出,共同展出者提供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所產出之各式各樣實驗性的造型物件,沈揚庭在對於物件的重新組構中探討「個體←→群體」、「自律←→他律」、「詮釋權」、「公共性」…等問題,這樣的創作型態是個人魅力的展現,是集體的創作,也是教育的延伸,更是大學的社會實驗。

 

    資深藝術家林建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為專職藝術家,以木材質為主要創作的媒材,較早期的創作多為造形語彙與消費文化的連結,近年來關注於創作過程後所產出剩餘物的可能性,獨特的創作關懷,讓作品時常遊走於嚴肅的美術館場域與通俗的嘉年華式場域。此次展出的作品〈無用之艇〉及〈魔動時刻〉,正是精選其游動於兩端的代表性作品,這是一個將美術館與燈會並置的實驗。

 

    青年藝術家林曉韓、陳佩妤、劉俞里在此次的徵件中以創作團隊集體創作的模式參加徵選。團隊的創作模式,在當代的創作中,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特別是在有許多不同技術介面、複雜的創作意圖和跨領域的當代,學習或熟悉團體分工合作的創作模式,可能會是新世代創作者的重要選項。此次展出作品〈回〉,創作靈感來自於互動與機構裝置的啟發,透過數位科技與實體機構的結合,模擬生物的動態,將紙的柔性與輕盈特性加以發揮,發展出各種形體運動的可能性,以回應不同角度扭轉形成的視覺實驗。

 

    青年藝術家徐薇融合空間與科技媒體創作的學習經驗,回應在此次展出的作品〈20:21:00  Auditory Guide〉。她運用在物理聲音層面和精神層面意義上使自己處於空白、安定的「白噪音」狀態,延伸其本體與意義進行視覺化的呈現,運用幾何抽象結構與不斷變動的形態在實體空間中的投影,嘗試表達創作者在近期面對疫情期間難以預測的心境變化。

 

    《城市迷因》展覽中的四組作品與數量龐大的創作者們,既各自獨立,又成為整體,就如同當代城市,當所有擁有自由意志的個體,在城市中相遇,城市的精神將如何被形構? 是一群孤島的集合? 或會產生什麼樣的炸裂? 還是會有什麼樣的文化生產嗎? 或會是什麼樣的迷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