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絡資訊 : 展覽承辦│林小姐,分機304;黃小姐,分機303
- 提供服務 : 語音導覽
所有令人屏息的─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 How to Hold Your Breath - 2024 Asian Art Biennial
展覽日期 | 2024. 11. 16 — 2025. 03.02
展覽地點 | 本館大廳、美術街、102-107、202-205展覽室
開幕式 | 2024. 11. 16 18:30
策展團隊 | 方彥翔、安妮・戴維狄安、墨夫.艾斯賓納、金海主、艾斯莉・西文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
合辦單位 | 文化部、臺流文化黑潮計畫
(請往下捲動下載展覽說明書)
展覽介紹
所有令人屏息的
2021年3月27日,克羅埃西亞自由潛水員迪米爾.索巴特(Budimir Šobat)以24分37.36秒創下了最長自主閉氣時間的新世界紀錄。
1986 年,從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以非暴力方式推翻了菲律賓長達三十年的馬可仕獨裁統治到車諾比核災難,這充滿災難與異議的一年中,歌曲「Take My Breath Away(令我神魂顛倒)」登上了金曲暢銷排行榜首。
在公元早期幾世紀間,帕坦伽利編撰的瑜伽經中描述「kumbhaka」為一種透過逐漸停止吸氣與吐息而暫停呼吸的調息法;屏息,是長久以來被認為最古老亦最簡單的改變心智狀態的技術之一。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題名為「所有令人屏息的」,由召喚這自行暫歇生命機能的行為,進而創造出一種期待的狀態。展題命名反轉了「別屏息以待」(don’t hold your breath)原意為別期望改變很快發生的警示,在此則暗示著潛在的希望。
深呼吸並屏住氣息,將我們錨繫於當下時刻。當世界崩壞墜入下一層深淵之際,我們穿梭在晚期資本主義餘波的喧囂與塵埃中,在居所與流離之間持續遷徙與探航。這平靜呼吸、重整思緒的行為是在轉換的運動中,從一種現實過渡到另一種現實的預備。間歇作為一種音程,用以聆聽靜默之聲,重新調諧我們身體與地球之間新陳代謝的節律。
如同一則可供使用又同時規避的參考指南,我們可以將「所有令人屏息的」視為一個號召,呼籲人們從可見性領域和延續暴力的系統中撤出,形成從中能產生新能動性的隱蔽空間。我們將之想像為在迎向未決與不確定未來之前的一次深潛。
在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中,藝術家們從基於關係性、交互性和具回應能力的經驗知識與生活方式中獲得啟發,無論在政治性或美學層面,提出關於世界秩序的另類想像和實踐。在此核心的探問是:何種不具壓迫性之集體和政治形式能將我們凝聚在一起?
透過多樣的媒介形式,參展作品向進步論和普世時間觀提出質疑,以揭示歷史如何與人、地方和位置緊密相連。在於當前帝國政治以及支配生活的新社會系統中,透過追溯纏結的殖民暴力,為替代性的解放未來開闢了空間。
我們始終棲居於由多個世界共存並持續變動的複數多元宇宙中。展覽中的部分作品涉及了意識狀態的改變——無論是透過冥想、睡眠、夢境或藥物——被視為是一種邊界地帶,在其中允許著屬於複數世界中交替性、共時性、多穩態的感知方式。屏息此一形而上意義的行動,作為重構並重新想像世界的一種方式,喚起了在崩解之中的創造潛能。
受到全球資本主義影響下之文化與地理的遷徙,持續改變著人類與非人的身份、意義與構成。植物、動物、礦物和人類在資本主義積累的分類體系中被位移、放逐、汲取、變形與物化,順應著商品與服務的邏輯。然而,在這些物品與人員流動過程之中與其外,新的連結與歸屬感逐漸浮現,如同新的物種與文化在既有的地圖和記憶之外演化一般。
未來的敘事如何擺脫現代性末世神話的束縛而敞開,並將其他存在與行動者納入希望的實踐中?答案或許不在於宏大的願景,而在於那些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之具體臨在的想像中;無論是透過日常細微事物的連結,或是創生新的混合群體。正是在這些我們共同建立的關係連結中,在一同的屏息時刻,我們或將找到想像開啟新未來的種子,抵抗絕望。
參展藝術家名單
努兒.阿蓓德 Noor Abed
亞洲女性主義藝術研究室 Asian Feminist Studio for Art and Research(AFSAR)
瑪爾瓦.阿爾薩尼奧斯 Marwa Arsanios
安德里烏斯.阿魯丘尼恩 Andrius Arutiunian
陳愛瓊 Sharon Chin
朱浩培 Chu Hao Pei
奇里.黛蓮娜 Kiri Dalena
方偉文 Fang Wei-Wen
陶.雷伊.高佛Tao Leigh Goffe
伊特曼.古隆 Hit Man Gurung
瑪欣卡.費倫茨.哈科皮安 Mashinka Firunts Hakopian
埃姆雷.胡納爾 Emre Hüner
薩歐妲.伊斯瑪伊洛娃 Saodat Ismailova
地主麻衣子 Maiko Jinushi
郭敬耘 Cetus Kuo Chin-Yun
李宇城 Woosung Lee
米類‧瑪法琉 Milay Mavaliw
娜塔莉.穆恰馬德 Nathalie Muchamad
南和延 Hwayeon Nam
丹羽良德 Yoshinori Niwa
白雙全 Pak Sheung Chuen
涅翡麗.帕帕迪穆里 Nefeli Papadimouli
娜塔莉亞.帕帕耶娃 Natalia Papaeva
Ri
茱利亞.薩里賽提亞蒂 Julia Sarisetiati
基里爾.薩夫琴科夫 Kirill Savchenkov
阿齊扎.沙德諾娃 Aziza Shadenova
宋禮煥 Yehwan Song
張桂芝&阮芳伶 Trương Quế Chi & Nguyễn Phương Linh
王煜松 Wang Yu-Song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雅思敏.維爾納 Jasmin Werner
武雨濛 Cici Wu
妮爾.雅爾特 Nil Yalter
張哲熙 Gary Zhexi Zang
參展作品
郭敬耘,〈觀看 帶來平靜〉,2024,雙頻道錄像裝置7.1聲道、物件,尺寸依場地而定,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陳愛瓊,〈門戶〉,2024,以油燈和小麥漿糊貼附海報圖像的現地製作,尺寸依場地而定,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薩歐妲.伊斯瑪伊洛娃,〈阿斯蘭鮑〉,2024,三頻道同步錄像,20分30秒,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妮爾.雅爾特,〈流亡是份艱難的工作〉,1975年至今,特定場域裝置作品:貼紙海報與紅色油漆,尺寸依場地而定,圖檔由藝術家與THE PILL®提供。
張哲熙,〈旅人〉,2023,單頻道4K錄像,24分58秒,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娜塔莉亞.帕帕耶娃,〈這次圓圈會帶來什麼〉,現場演出,由Farouk Ebaiss (@The Momentory)以及 Suns and Stars (@sunsandstars_nl)攝影。
涅翡麗.帕帕迪穆里,〈夢境大衣〉,現場演出,圖檔由藝術家提供。
開幕週活動
11/16
11/16時間 |
活動 |
活動簡介 |
地點 |
10:00~17:00 |
表演:〈亞門〉 藝術家:安德里烏斯.阿魯丘尼恩 *本活動需事先報名,報名方式請關注本館活動公告。 |
〈亞門〉這個對流散歷史的推測性調查取材自藝術家收藏的亞美尼亞音樂,讓人聯想到埃里溫計程車裡播放的當地流行音樂,作品以錄音帶形式發行,並在雙年展開幕期間於臺中的出租車上播放。 |
本館--台中市區 |
10:30~11:50 |
藝術家座談會 「數據、紀錄、記憶:腳本書寫與藝術實踐」 |
主持人:艾斯莉.西文 藝術家:埃姆雷.胡納爾、基里爾.薩夫琴科夫、地主麻衣子 當文學形式與數據驅動的資訊科技並肩演進時,有機、機械與數位的腳本書寫方式如何界定旨在記錄、模擬與修改以往烏托邦主義及反烏托邦前景的當代藝術實踐? |
演講廳 Auditorium |
13:30~14:45 |
藝術家座談會 「不關我的事:是時候與資本主義決裂了嗎?」 |
主持人:墨夫.艾斯賓納 藝術家:阿里·吉姆格·森迪、丹羽良德、張哲熙 藝術家如何利用藝術與文化經濟來揭露資本主義邏輯的侷限,並突顯原本無形的家務勞動與供應鏈勞動的複雜性與私密性? |
演講廳 |
15:00~16:15 |
藝術家座談會 「改寫時光:異世界的回聲」 |
主持人:安妮.戴維狄安、方彥翔 藝術家:安德里烏斯.阿魯丘尼恩、涅翡麗.帕帕迪穆里、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交替的狀態、夢境與不可見世界縈繞著這三位藝術家的創作,他們揭開令人產生幻覺的聲音與視覺線索,探討如何透過重構當代儀式來體驗時間。 |
演講廳 |
17:00~ 17:30 |
表演:〈夢境大衣〉 藝術家:涅翡麗.帕帕迪穆里 |
為了探討曇花一現的社群所具備的潛力,十位表演者想像他們在一個連結不同夢境空間的元宇宙中聚會。其靈感來自托鉢僧跳舞讚頌太陽週期與晝夜節律時的轉圈動作。 |
美術館戶外 (請依現場人員引導) |
20:00~20:30 |
表演:〈門戶〉 藝術家:陳愛瓊 |
藝術家在其家鄉受侵蝕的海灘上撿拾舊酒瓶,再把它們改造成油燈,這場參與式表演邀請觀眾點亮的便是這些油燈。起初,這場表演是為了讚頌兩棵並排生長在這座海灘上的紅樹,但如今卻變成紀念碑,因為就在幾個月前,這兩棵紅樹由於極端天氣而被連根拔起。我們面臨生態、社會、政治的轉變,這些轉變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也是跨物種的。這場表演喚起地方的精神,讓我們能夠洞察內心的轉變,一同成功度過這場變革。 |
美術館戶外 (請依現場人員引導) |
11/17
11/17時間 |
活動 |
活動簡介 |
地點 |
10:30~11:45 |
藝術家座談會 「邊界、記憶與修復的造景」 |
主持人:方彥翔 藝術家:郭敬耘、米類.瑪法琉、張桂芝&阮芳伶 藝術家透過他們獨特的造景方法,跨越歷史、邊界、種族與個體,直面個人與集體創傷、情感連結,以及生命故事中的療癒力和復原力,同時編織出被忽視與不可見的情感脈絡。 |
演講廳 |
12:00~12:30 |
表演:〈夢境大衣〉 藝術家:涅翡麗.帕帕迪穆里 |
為了探討曇花一現的社群所具備的潛力,十位表演者想像他們在一個連結不同夢境空間的元宇宙中聚會。其靈感來自托鉢僧跳舞讚頌太陽週期與晝夜節律時的轉圈動作。 |
美術館戶外 (請依現場人員引導) |
13:30~14:20 |
藝術家座談會 「憶樹木,話土地」 |
主持人:金海主 藝術家:陳愛瓊、王煜松 人類、自然與材料的故事如何在特定地點相互交織?當藝術家陳愛瓊質疑工業對她家鄉的自然與社區的影響時,藝術家王煜松則檢視土壤微生物,使不可見的變得可見。透過這兩個視角,本場座談將探討材料的流動及其對生命平衡的影響。 |
演講廳 |
14:30 - 15:30 |
策展座談:「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 |
與談人:方彥翔、安妮.戴維狄安、墨夫.艾斯賓納、金海主、艾斯莉.西文 |
演講廳 |
15:40~16:00 |
表演:〈這次,圓圈將帶來什麼?〉 藝術家:娜塔莉亞.帕帕耶娃 |
藝術家創作靈感來自布里亞特人的冥想儀式 goroo,即繞行寺廟或佛塔,以及諺語:「布里亞特女人先被聽見,後被看見,因為她身上佩戴了四公斤的金銀珠寶」。在藝術家的表演中,行走的行為象徵著積累:行走的過程中收集聲音,直到最終歸於沉寂。 |
水牛廳 |
16:15~17:45 |
集體對談:〈誰怕意識形態?〉 |
主持人:安妮.戴維狄安、蔡明君(亞洲藝術大學現代美術館副館長) 與談人:瑪爾瓦.阿爾薩尼奧斯(藝術家)& 吳克威、蔡郁柔(藝術家、作家,微物官點工作室)、胡育旗(渡頭水稻育苗場負責人)、陳鴻瑋(樸實靚稻負責人)、徐郁超(成功大學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活動簡介:這場由藝術家瑪爾瓦.阿爾薩尼奧斯與「微物官點工作室」成員、農民、歷史學家、科學家所召開的公開對談,是瑪爾瓦.阿爾薩尼奧斯對公共財多方面研究的新篇章。這場對談邀請觀眾破除個人產權的想像,探索人類如何以其他方式與自然和諧共存。 |
102展覽室(暫訂) |
附件名稱 | 附件說明 |
---|---|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手冊 |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