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公共藝術計畫「神奇的洞穴屋—感知在天與地之間」
Session Information
Number of Sessions Venue
公共藝術計畫「神奇的洞穴屋—感知在天與地之間」
日曆圖案 2023/12/23 09:00 ~ 2024/06/16 17:00
googleMap連結 教育展示空間(Educational Exhibition Space)

 


Event Details

神奇的洞穴屋—感知在天與地之間
2023. 12. 23 — 2024. 06. 16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教育展示空間

指導單位  |  文化部
主辦單位  |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
策劃單位  |  弈屹研造有限公司
執行單位  |  第三建築工作室、喜習建築教育、章芙菱

 

計畫內容介紹

感知在天&地之間:空間與身體

建築是什麼呢?除去設計、藝術等角度,建築將回歸到人類基礎生活及使用空間的方式。

最基本的建築概念便是「空間」,我們將空間定義為「感知的基地」。

結合了“Dig it! Building Bound to the Ground.” 書中所提及“From Cave to Canopy”的概念:「洞穴到天篷/天幕」是從3百萬年前直到現在,人類存在於環境中的基本原型。

「神奇的洞穴屋-感知在天與地之間」創造出具觀察性、休憩性以及創作性的展覽空間,透過互動的空間裝置,使觀者可察覺及體驗不同空間變換,探討空間(天與地)與身體(人)的關係,兼具藝術教育及空間探索的實驗計畫,與民眾共同創造出富有開放式想像、參與之場域。

期望兒童們透過互動式的建造體驗,學習認知空間概念。在安全無慮的遊戲場域中,打開身體的感知,與環境互動,盡情地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係,創作發生在洞穴建築的情境式故事。

 

藝術家團隊:第三建築工作室/弈屹研造

年分:2023

材質:懶骨頭、天幕機制、輕型家具

展覽空間:長1980 x 寬768.5 x 高240公分

本案為國立臺灣美術館建構兒童美術教育領航中心(第二期)工程暨垂直參觀動線改善(電扶梯增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公開徵件獲選計畫

 

團隊介紹

第三建築工作室 Atelier 3rd

「第三」延用自1960年代後拉丁美洲的「第三電影」(Tecer Cine)運動,有別於好萊塢工業模式製作的「第一電影」,或歐陸強調個人風格的「第二電影」,反對將電影作為表達個人觀點的工具且能與群眾結合的電影則稱為「第三電影」。另一層面,「第三空間」,關注的是綜合性,揉合了各種感官,情緒與記憶空間經驗,包含了「群體」與「時間」的向度。

自1999年9.21地震後,第三建築工作室與主持人謝英俊便投入臺灣原住民部落和中國大陸農村地區的重建與發展,持續努力至今。過程中不斷簡化工法、研究就地取材,並嘗試以協力造屋的方式,實踐了約2000多戶的造屋成果。第三建築工作室認為,在建築的領域中,設計者只是提供平台的角色,在這可持續且開放的平台上,使用者得以發揮對生活、文化、環境與信仰的想像,親身參與其中。

團隊基地位於南投日月潭,成員則分散於台灣東、西部與中國成都等各處。遊走在早已脫離傳統但也仍未及「現代化」的「第三空間」之間,在建築產業非得面對迫在眼前的環境永續及各種經濟社會文化問題的當下,第三建築工作室仍會持續投入開發,希冀創造「第三空間」的情緒記憶累積,屬於「第三世界」的另一種選擇。

喜習建築教育 - 兒童空間建築教育專業團隊

通過設計環境空間,引導孩子們學習多領域知識,包括建築、結構、藝術、人文和環境規劃。期待讓孩子透過實際的立體創作實踐所學,透過動手做將知識內化,同時訓練設計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弈屹研造有限公司

由建築、藝術、文化創意三個不同領域的人才跨界組成,具有建築的空間思考邏輯、藝術設計的美學體驗以及文化創意的跨界融合,我們擁有想像力、創造力及高度執行力的熱情。團隊的創作以建築、藝術、文化的觀察視點,回歸以人為本,創造人與環境生態、人與城鄉社會、甚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良善關係,讓人感受到切近生活的美學經驗。

 

Related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