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Ladies:劉玗+吳思嶔
場次資料
場次 場地
Ladies:劉玗+吳思嶔
日曆圖案 2023/04/15 09:00 ~ 2023/06/25 18:00
googleMap連結 U 108 SPACE

 


活動內容介紹

Ladies:劉玗+吳思嶔
展覽期間│2023.4.15-6.2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U-108 SPACE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

作品〈Ladies〉是藝術家劉玗及吳思嶔的全新創作計畫,以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書寫的三首詩/三種植物作為改編劇本,尋探在知識系統形成之初,人類如何觀看自然?

--------------------------------------------------------------------------------------------------------

│播放場次│

週二至五 Tuesday-Friday

09:10

09:35

10:00

10:25

10:50

11:15

11:40

12:05

12:30

12:55

13:20

13:45

14:10

14:35

15:00

15:25

15:50

16:15

 

週六、日 Saturday & Sunday

09:20

09:45

10:10

10:35

11:00

11:25

11:50

12:15

12:40

13:05

13:30

13:55

14:20

14:45

15:10

15:35

16:00

16:25

16:50

17:15

  • 作品全長約25分鐘,依場次播放,敬請排隊入場,為維護觀賞品質,每場次人數以40人為上限,中途離場者恕不開放再次進場。
  • 本作品閃爍光可能誘發光敏性癲癇患者的症狀,請自行斟酌觀賞。

--------------------------------------------------------------------------------------------------------

│創作自述

劉玗與吳思嶔在某次與一位植物學家訪問中,好奇地問道:當他在野外看見某種植物時,是依靠什麼樣的經驗或方法來辨識它的種類?原以為得到的回應會是花器、葉形或是某個專有的生物詞彙。但植物學家友人的回答是:「看它的氣質。」

在十八世紀,身兼博物學家與詩人身份的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撰寫了一本自然觀察詩集《植物之愛》(The loves of the plants),詩詞的內容奠基於當時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1707 -1778)提出,植物以辨識「性徵」作為分類方法。在林奈的植物分類系統成形之初,將植物的花器比喻成人類的性器官仍是極具爭議的詮釋,更遑論在當時使用高度性化的語言來解釋這套系統,將人類對於性的理解渲染在植物的各種特徵上。但如此擬人的想像卻奠定了今日植物分類系統的基礎,即使後來DNA技術的發現,所驗證的結果仍與林奈系統大相徑庭。達爾文不僅認同林奈的分類方法,更接受了對性的隱喻,詩集《植物之愛》透過細緻的生物觀察,以擬人的文辭描寫了植物的性格、感官與慾望,並且側重於女性作為主體。詩的內容也映射了達爾文在某種程度上的無神論觀點;人類的情感相較於神學更根植於生理學上,這樣的視角也意外地將人類劃入了自然界的範疇之中。

作品〈Ladies〉以達爾文書寫的三首詩/三種植物作為改編劇本,尋探在知識系統形成之初,人類如何觀看自然?這樣的內容並非意圖回應人類中心主義的舊問,而是傾向於追溯人類認知世界的某種初始動能,人類在「觀看/感知/理解」的過程中,同時也進行著某種感性的內在生產;想像力的迸發。而知識就在「接收」與「產出」兩種行為並行的同時被建構起來。這種內在生產行為並不容易被討論,因出於個體的主觀經驗,透過任何形式的傳遞都會淪為某種翻譯。藝術家也思考著這種動能與藝術生產的交會之處,試圖透過感官、形狀與敘事三項主題來形構達爾文的植物想像,將詩詞轉譯成視覺語言,影像與空間轉譯成環境,以展開我們對於「人如何觀看」的思索,「擬人」是一種剝削萬物的意識,但同時也是同理萬物的生物本能。

--------------------------------------------------------------------------------------------------------

│藝術家簡歷

劉玗

b.1985,目前生活與工作於臺東。創作生涯從2014年開始,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紀錄式田野的工作模式。從人類的視點、空間屬性的變化與物在體系中流動的身份,作為勾勒人類演進的過程,對照出當下社會或歷史結構中的時間切面,將我們日常熟悉嚴謹的體制、科學方法做一種模糊分界的重組工作。

吳思嶔

b.1985,目前生活與工作於臺東。作品涵蓋雕塑、空間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透過各種材料來編織其作品的敘述性,創作主題常遊走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當代科技與古老技術之間、現實與神祕現象之間,在這些連結中建立一套詮釋方法,來開啟某種跨越時序、物種與真實性的想像及世界觀。

--------------------------------------------------------------------------------------------------------

│製作團隊

影像剪輯︱吳思嶔、劉玗

動畫製作︱吳思嶔

前期研究協力︱王菁菁

音樂製作–人聲︱陳嫺靜

音樂製作–爵士鼓︱陳冠甫

音樂製作–鋼琴︱林亮宇

製片︱楊佑嘉

服裝︱陳楷恩

身體模特兒︱陳柏宇

聲音後製/空間混音︱複耳工作室

口白配音︱王菁菁、曾湘雲

翻譯︱王菁菁

作品紀實紀錄︱張能禎

3D掃描成像︱龍顥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3D模型列印︱創意老爹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感謝︱洪詩慧、張致善、鄒婷

 

活動相關連結

附件下載
附件名稱 附件說明
展覽摺頁 展覽摺頁
播放場次 播放場次
相關系列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