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向大師學習—臨.摹載即便
場次資料
場次 場地
向大師學習—臨.摹載即便 googleMap連結 國立臺灣美術館

 


活動內容介紹

繼本館線上推出「認識蕭如松-典藏精品著色卡」服務後,再次推出「向大師學習—臨.摹載即便」一式,提供親子居家期間線上下載、列印與臨摹本館典藏之書法家名作品,除認識本館館藏外,亦可藉由臨摹過程,培養專注、觀察與心靈淨化的心性。活動內容及使用方式詳如說明。提供臨摹作品介紹如下:

作品之一

作者:張光賓

作品名稱:論用墨

作品年代:1981

(畫心)尺寸:71.8 x 45.4公分

收藏:國立臺灣美術館

釋文: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款題/印記:元黃公望寫山水訣,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篇。曰,以淡筆潤濃墨,則晦而鈍。濃墨破淡墨,則鮮而靈。辛酉。張光賓。鈐印一:張。

張光賓1915(民國4)年10月28日生於四川達縣,2016年卒。字序賢,號于寰,國立藝專畢業,是書法家也是水墨畫家,對傳統書畫的學養深厚,尤其苦心鑽研元代書畫史,著述甚多,有「元代書畫活字典」的美名。本幅以隸書論用墨心得, 用筆渾厚, 結字橫扁, 頗得《子游殘石》之神韻;通篇的布局, 縱成行﹑橫成列, 而縱行齊左, 橫列平頭, 則是漢隸諸碑的通行作法。筆畫溫厚, 字行密實, 行氣調暢, 可謂善學。節錄: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

作品之二

作者:施壽柏

作品名稱:節臨朱子語

原作:70×180公分  收藏:施志銘先生

碑刻:180×90公分  立碑:國立臺灣美術館碑林園區

釋文:學書莫盛於唐,然人各以其所長自見,而漢魏之楷法遂廢。入本朝以來,名勝相傳,亦不過以唐人為法。

款題:節錄朱子語 。施壽柏。

施壽柏1893年 (清光緒19年)9月29日生,1966年 1月27日卒,彰化鹿港人。擅畫人物、四君子,書法與張國珍同為碑、帖風格兼能者,擅作古拙之行草,善書漢隸、魏體。「節臨朱子語」碑刻為本館建館之初為增添園區景觀文化與藝術價值設置籌建「碑林」時所蒐集的書法作品之一。本件為施壽柏以其擅長的魏楷節臨朱熹論書法的觀點,語意與書體相得益彰,甚為貼切。節錄: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與台灣省立美術館園區碑林專輯。

--------------------------------------------

邀請你這樣做:

  1. 下載附件檔案〈一式2圖〉,列印後即可進行臨摹張光賓〈論用墨〉及施壽柏〈節臨朱子語〉兩件書法作品。
  2.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指的是「摹帖」與「臨帖」兩件事。而臨摹前需要先「讀帖」,讀的是字帖裡的“書法”,而不是字音或字義。
  3. 如何「讀帖」?先觀察字帖裡每個字體“點、畫”的筆法、結構,以及整篇字帖的行氣、章法與布局,再試著從中找出規律,讀通了,臨摹起來就容易多了。
  4. 何謂「摹帖」?在練習用的宣紙或棉紙下方插入字帖,然後依照練習紙上透出的字帖字跡依樣複寫便是「摹帖」,又稱「影書」。【本單元已將張光賓的〈論用墨〉及施壽柏的〈節錄朱子語〉兩件作品製成可直接摹寫的「影書」,下載檔案列印後,就可以直接「摹帖」了。】
  5. 何謂「臨帖」?把字帖放在練習用的宣紙或棉紙旁邊,邊看字帖邊依照字帖的字形、結構、筆劃仿寫,是為「臨帖」。「臨帖」方法有三:
  • 對臨:直接照著字帖的用筆和結構,逐一比照臨寫。
  • 背臨:把字帖背起來,憑記憶和對字帖的理解,默寫出來。
  • 意臨:在字帖原來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筆意書寫,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臨帖方式。

    【本單元附件提供張光賓的〈論用墨〉及施壽柏的〈節錄朱子語〉兩件作品原樣字帖,下載列印後,即可看著字帖依樣「臨帖」。】

6.「摹帖」與「臨帖」的差別?

宋代姜夔《續書譜》有言:「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因此,「摹帖」與「臨帖」的收穫各有不同,建議可以將兩者搭配反覆練習,假以時日必能領會碑帖的精要,學得書法的要領。

7.歡迎將臨摹後的書寫習作於5月18日起掃描上傳臉書分享同好。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48847479655553/

示範影片:https://youtu.be/EhkHaN9ZoNQ

附件下載
附件名稱 附件說明
論用墨 節臨朱子語 臨摹稿件 論用墨 節臨朱子語 臨摹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