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跨藝連結∞大」共製專題演講暨工作坊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場地 名額
專題演講2023/10/28(六) -講者:邱誌勇
日曆圖案 2023/10/28 14:30 ~ 2023/10/28 16:30
2023/10/23 14:00
~ 2023/10/27 23:59
googleMap連結 2F 研習室(2F Classroom) 40
專題演講2023/10/29(日) -講者:吳達坤
日曆圖案 2023/10/29 10:00 ~ 2023/10/29 12:00
2023/10/23 14:00
~ 2023/10/27 23:59
googleMap連結 3F 工作坊(3F Workshop) 40
工作坊 2023/10/29(日) 邱杰森、莫珊嵐、吳其育、陳普
日曆圖案 2023/10/29 14:00 ~ 2023/10/29 17:00
2023/10/23 14:00
~ 2023/10/27 23:59
googleMap連結 3F 工作坊(3F Workshop) 40

 


活動內容介紹

專題演講

時間:2023/10/28(六)14:30-16:30、10/29(日)10:00-12:00
地點:國美館2F研習室
、3F工作坊

場次與講者

■ 10/28(六)邱誌勇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

時間

流程

地點

14:30-15:00

開始報到

2F研習室

15:00-16:30

迎向藝術共製與合創的新趨勢

Q&A

2F研習室

簡介:共製(co-production)與合創(co-creation)是當代藝術創作的新興策略與全球趨勢,各國相關藝文組織、藝術團隊與個人紛紛開啟此種創作策略與實踐方法。「共製」可以是通過多元資金的合作、專業技能的協作、排練與演出場域的共享,藉以帶領更大的製作規模、更多的展演機會,以及更廣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共製」的定義裡也蘊含著「合創」的本質。「合創」可以是各司其職的完成不同工作內容,更可以是多元專才的跨域合作,讓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得以彼此分享想法、共同創作,並實踐理想。本講座主要聚焦在「共製」與「合創」的概念,藉由實際操作策略與案例,討論跨域與跨國合作的可能性。


■ 10/29(日)吳達坤(當代藝術實驗平台總監)           

時間

流程

地點

10:00-10:30

開始報到

3F工作坊

10:30-12:00

從0-1到無限大,跨領域藝術共製與實踐

Q&A

3F工作坊

簡介:針對近年跨域創作的趨勢,從發想、孵育與共製呈現做出梳理。
定義新型態藝術,包括數位藝術、互動藝術、虛擬現實等科技藝術內容。針對技術創新、跨界合作、數位展示等做出介紹。解釋跨機構共製的概念,包括藝術家、策展人、技術團隊等多方參與,強調跨機構共製在實現複雜藝術作品時的必要性。提供成功案例,突顯跨機構合作的優勢。並強調跨領域創作將繼續為藝術和社會帶來創新和啟發。鼓勵觀眾積極參與、支持跨界藝術創作的發展。呼籲藝術界和機構共同合作,推動社會變革,展望未來。這次還會跟大家分享C-LAB、高雄電影節、文策院等珍貴案例喔!

工作坊

時間:2023/10/29(日)14:00-17:00
地點:國美館
3F工作坊

藝術家:邱杰森、莫珊嵐、吳其育、陳普

活動流程:

時間

流程

地點

13:30-14:00

開始報到

3F工作坊

14:00-15:00

當藝術家走進工研院-科技藝術案例分享

邱杰森、莫珊嵐

3F工作坊
15:00-15:10 中場休息
15:10-16:10

串流群落 溫室中的溫室-5G技術創作應用

吳其育、陳普

3F工作坊

16:10-17:00

現場演示:5G技術應用作品

吳其育、陳普

U-108 SPACE

簡介:工作坊將揭開藝術家創作的神秘面紗,如何在機構與個人、藝術與技術之間達到「共製」。這次不只有邀請到臺灣人與法國人共組而成的藝術創作團隊邱杰森&莫珊嵐,還有目前正在館內U-108展覽的吳其育、陳普!將由藝術家親自帶大家現場體驗這次展出的魅力。喜歡這次展出的觀眾朋友,千萬別錯過跟藝術家近距離交流的機會!

 

  • 注意事項:
  1. 本活動免費參與,午餐請自理。
  2. 全程參與者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時數
  3. 來館交通資訊請參見https://www.ntmofa.gov.tw/content_1032.html
  4. 本活動不提供免費停車,開車者請就近利用本館週邊收費停車場。
  5. 活動聯絡人:教育推廣組蔡小姐04 -23723552 分機 329

 

講者簡介:

邱誌勇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同時為策展人、藝評家與攝影藝術家、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建築、繪畫、雕塑)與電影(理論與批評),副修美學(現象學)。學術專長為數位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藝術評論與策展。
近年來,為台灣知名新媒體藝術的策展人、評論與評審,曾策劃《未來狂想曲》(新北市文化局)、《光映綺想曲:2021林園光影藝術展》(新北市文化局)、《虛幻生命:國際生物科技藝術展》(空總),《Fading Digital Memories》(西班牙馬德里),《後·技·藝: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展》(科技部、國美館)、《絕對·凝視:柯錫杰玖齡影像藝術展》(國父紀念館)、《後數位人類紀—2019國際科技藝術展》(國美館)等展。

吳達坤

藝術家、策展人,現任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資深策展人。多年生涯從事各項創作/策展/教學/行政/寫作等斜槓人生。曾任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臺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創會理事長、關渡美術館策展人。致力連結藝術與社會的跨領域實踐整合。將策展導向社會應用面向,以創意翻轉組織思考,鬆動僵化體制。結合當代藝術與設計思考實踐藝術介入社會的方法,推動藝術跨越同溫層,讓創意成為社會的催化劑,播下藝術行動的種子。
曾在多個機構擔任駐村藝術家,後擔任多個展覽的策展人,2011年以《後民國-沒人共和國》策展獲得第十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大獎。其餘重要策展包含:2014年在日本Tokyo Wonder Site以及台北關渡美術館兩地展出的《AAA亞細亞安那其連線》、《無盡藏-大藏無盡》香港藝術中心(2015)、《Roppongi Crossing 2016: My Body, Your Voice》東京森美術館(2016)、CHRONIQUES – 數位想像雙年展(馬賽),第13屆光州雙年展:雙迴聲C-LAB臺灣館(ACC亞洲文化殿堂)

藝術家

邱杰森&莫珊嵐

是一臺灣人與法國人共組而成的藝術創作團隊,兩人皆畢業於法國蒙彼利埃高等美術學院,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當代視覺文化博士班。
邱杰森背景原為古蹟藝術修護,大學後前往法國深造,專攻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與研究,研究橫跨人文地理圖與地誌、檔案文獻,創作媒材多元且豐富。曾駐村於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與法國喬治龐畢度藝術中心等地。作品展出遍及於法國蒙彼利埃當代藝術中心、法國馬賽當代藝術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等國內外重要藝術場館。
藝術家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為教育部臺灣獎學金獲獎人,專長研究為數位影像與多媒體藝術領域。致力於現代數位科技的藝術性,從而探討何謂「現實」?由時間的流動性啟發對於生命的狀態與現象,是真正的時間、最深層的自我,或者可以是「自我」與「主體 」的消失,轉變為對於「存在」的辯證。從感知與認知、現實與虛擬、空間與時間中相互矛盾關係,建構在質疑「現實」的種種假設與問題。「現實」是否即是「真實」?莫珊嵐曾獲邀至法國蒙彼利埃當代藝術中心、基隆潮藝術節、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場館展出。

吳其育

目前工作與生活於台北。吳其育擅長透過影像與影像空間裝置進行創作,主要關注建構人類文明的技術物與物種、事物、環境所遺失且未能建立的連結,透過多重敘事的影像裝置表現亞洲複雜的地緣歷史,以及各群體間的依存關係。作品曾於國際性的藝術機構與影展展出,包括:時代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台北雙年展。並於2017年獲得北京國際短片聯展(BISFF)華語競賽單元評審團特別獎。曾於2014至2015年間進駐荷蘭皇家藝術村(Rijksakademie)。

 

陳 普

藝術家陳普的作品是一結合平面、立體、虛擬、真實、靜態、動態的藝術生態系,來自原生的手繪圖像,再借由跨維度的藝術表現,讓作品可以自由穿越、縫合虛擬空間及實體場景。曾獲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邀請展出並舉辦藝術工作坊,並於肯亞、巴黎文化中心、漢堡國際兒童影展、廣州方所書店、台東設計中心、誠品畫廊、西班牙、高雄、基隆、台北等地展出,參與人數超過300萬人。曾獲台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首獎、台北設計獎市長獎、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Best video of the year等國際級設計與藝術之獎項。

 

報名須知

國立臺灣美術館網站活動報名系統個資告知暨同意條款

當您登入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稱本館)網站進行活動報名時,您同意以下內容並於勾選同意後進行下一步。您瞭解:
1. 本館取得您的個人資料,在「個人資料保護法」與相關法令之規範下,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2. 當您在本館網站上進行活動報名時,系統將會請您提供報名所需之必要個人資料(姓名、連絡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電話號碼、e-mail或居住地址)、或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識別您個人之資料);且將用於本館活動線上報名之身份確認、聯 繫、訊息通知及相關公告之用。
3. 若您所提供之個人資料,經檢舉或本館發現不足以確認您的身分真實性或其他個人資料冒用、盜用、資料不實等情形,本館有權暫時停止或終止提供對您的服務或您應享之權利。
4. 您可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就您的個人資料向本館 (1)請求查詢或閱覽、(2)製給複製本、(3)請求補充或更正、(4)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及利用或(5)請求刪除。但因本館執行職務所必需者,本館得拒絕之。
5. 您瞭解此一同意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規之要求,具有書面同意本館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之效果。
201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