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自2007年開始辦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亞洲」作為一種觀察、研究、探索的視野,介紹亞洲區域當代藝術發展趨勢,希望藉由每兩年一次的展演與藝術家座談交流的活動,作為亞洲當代藝術交匯的平台,透過亞太地區不同地域的專家學者及藝術家的參與,深化文化交流的網絡,激盪多元的亞洲文化觀點。
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以「未至之城」作為策展主題,從亞洲不同的歷史切片中探索亞洲未來主義,以亞洲現代性的未來想像,試圖回應亞洲的當代生活及技術。「月兔之歌-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論壇」(Songs from the Moon Rabbit-2021 Asian Art Biennial Forum)由本屆亞雙展策展團隊成員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所策劃,透過科幻題材於亞洲現當代藝術之中的脈絡,爬梳相關議題;以太空事件連結至古老的神話傳說作為敘事開端,從東方寓言與西方科學間所產生的交集與碰撞,想像亞洲藝術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本論壇邀請本屆亞雙展策展團隊、國內外學者和參展藝術家進行交流與對談,以學術研究的觀點及藝術創作思維,共同探討科幻空間、生態與建築環境、自然現象等不同面向議題,拓展亞洲多樣性的文化視野。
簡介
太空領域的發展造就了宇宙知識、技術的突破,亦成為想像未來世界的一種投射。本論壇以太空科技連結亞洲寓言作為觀看視角,呈現亞洲藝術對於未來的諸多思考與詮釋。
095:17:28 艾凡斯:收到。今早關於阿波羅號的大標題中,有一條要請你們留意一位可愛的姑娘,和她的大兔子。根據某個古老的傳說,有位名叫嫦娥的美麗中國女子已經在月球上住了四千年,她好像是因為偷了丈夫的長生不老仙丹後,被驅逐到月宮。你們也順便找找跟她作伴的那隻中國來的巨兔,應該不難找,因為牠會用後腿站立的姿勢站在月桂樹的樹蔭下。我們沒有收到關於兔子名字的消息。
095:18:15 柯林斯:好的。我們會密切關注這位兔女郎。
52年前,隱身在月海陰暗處的月兔,正聽著太空通訊員羅納德.艾凡斯與登陸月球的阿波羅11號上的指揮艙駕駛員麥可.柯林斯之間的對話。有趣的是,他們以為人類不知道月兔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另外也讓人感到訝異的是,他們腦中和地球上那個被叫做「亞洲」地區的民間傳說、寓言、藝術交雜在一起的故事,竟會在人類首度登月的這個歷史時刻,乍現於耳畔。
52個年頭過去了,月兔回頭思索著那段對話。月球對地球而言是什麼?陸地、地區、城邦、民族國家是什麼?藝術是什麼?都是他們想知道的。在外太空,這些全是奇事怪談,就像他們的故事也是人類世界中的神話傳說。在以科學為名的登月任務中,遠古亞洲的傳說遇到來自西方文化的太空人,地理疆界於此消蝕崩解。文化信仰跨越藩籬,想像隨之起飛,都是冷戰的緊張局勢阻擋不了的。手中捧著銀水晶的月兔望著遠方的藍色星球,憶起那件出生於中國的臺灣建築師王大閎的未竟之作〈月神茜莉妮-人類登月紀念碑〉。於是月兔編起了歌,一首接著一首,夢想著在某個論壇上,大家聚焦在他們的故事已傳誦千百年的「亞洲」,此起彼落地談著藝術在此地的未來樣貌。
本論壇共分為兩天,以「散步在『未至之城』間」、「科幻酷兒的櫃子」、「幽冥之域」、「雲端社群」、「月蝕的影子」、「站在極限的邊界」六個主題展開討論。
2021年10月30日
第一場:「散步在『未至之城』間」Strolling Through the Cities of the Un-Arrival
2013年,臺灣現代建築領航者王大閎(1917-2018)出版了以希臘文為書名的英文科幻小說《Phantasmagoria》(幻城),內容描繪一艘太空遊艇上,烏托邦色彩濃厚的未來生活。他極富創意的文化融合寓意,成為第八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在主題定調上的靈感啟發。「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包含了「phantasma」和「polis」這兩個希臘字根,分別為魅影與城邦之意,試圖以「幽靈城市」為概念框架,探討亞洲未來主義及亞洲地區科幻文化的多重面向。本場與談者為來自不同國家、領域的策展團隊成員,將討論他們對「未至之城」(The Cities of the Un-Arrival)的解讀與釋義、各自的計畫、以及對亞洲都會作為「未至之城」的願景。本場以「散步在『未至之城』間」為題的座談,將檢視亞洲未來主義的概念與其歷史脈絡,以及在亞洲現當代藝術中的科幻題材。
第二場:「科幻酷兒的櫃子」 The Cabinet of Queer Sci-Fi
本場座談的主題乃衍生自「珍奇櫃」(cabinets of curiosities)或稱「珍奇屋」(wonder rooms)一詞──即用小小的櫥櫃收集稀奇物件,好將自然世界的奇珍異寶分門別類,並用它們來訴說世界上的奇聞軼事──內容將討論在性別二元論、亞洲未來主義的酷兒性、藝術外的另一端,究竟是什種光景。在此定調為「科幻酷兒的櫃子」的討論中,將「酷兒」視為一種尚未定型的概念,它持續更新,把關於性別和人類與非人類間的差別的種種問題,拋向社會對世界認知的知識論體系。本場座談將透過會中分享的檔案型計畫和作品,進而討論酷兒科幻小說如何作為一種催化劑,加速人類的想像,去挖掘和探究既有世界中的「未知」。
第三場:「幽冥之域」The Spectral Terrain
人類已經徹底改變地球的面貌了嗎?地質學家認為,隨著人類成為影響這個星球上種種活動的主導力量,地球也進入了新的地質時代──人類世。全球的生態系統和地球的生物與自然系統,無不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本場名為「幽冥之域」的座談,將引燃一場關於亞洲未來主義的對話。其所涉及的範圍包括自然資源的改變如何波及建成環境、都市發展、氣候危機和其他攸關生態的種種面向;它在此時此刻將未來化為具體的概念。座談論題將圍繞著生態危機年代下的美學、都市化、想像之間的相互關係。
2021年10月31日
第一場:「雲端社群」The Society in the Cloud
雲朵是由懸浮在大氣中的凝結蒸氣所組成的可見量體,因此,「雲端社群」將雲朵設定成一個假想的未來社會所存在的隱喻空間。從一個取名「呼提克」(Hootik)的虛構部落,到一個由老化人口組成的假想未來社會,和一個機器人變成人類武器的電馭叛客(cyberpunk)世界,這場座談的主軸,將放在亞洲未來社會的科幻想像,並鎖定跨領域的處理方式,以求拓展藝術與社會的視角與意義。與談者將從藝術、社會、政治、人類學觀點,來分享各自的想法與計畫。
第二場:「月蝕的影子」The Eclipse Shadow
月球運行經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會將太陽光擋住,月球的影子便會投射到地球表面。從這個自然現象發想出對於回溯未來的想像,以及平台作為在雙年展場域中陰暗、鬼魅空間的種種討論。本場以「月蝕的影子」為題的座談將深入討論的內容包括:代表1970與1980年代在臺灣的霓虹燈招牌的一件投影和幾部錄像作品、一個專為錄像藝術計畫架設的獨立線上影片串流平台、和一座為辦理錄像活動和檔案庫計畫而建造的亭子。與談者將討論介於具體結構、影片播放、網路動態影像的本體論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三場:「站在極限的邊界」Standing at the Threshold
閾限(liminality)是指「懸置狀態的瞬間」,意即過程中的臨界階段。在「站在極限的邊界」的座談中,將檢視所在與軀體作為處於過去與未來位置之間不明狀態的閾限。時間的前後移動,以及在不同類型的空間裡,螢幕上和螢幕外的軀體移動,以作為閾限空間或通行的場域,都是本場與談者將運用發揮的概念。關於時間循環、時間穿越、時間移動、未來時間、過去時間,都將對照在亞洲當代藝術和動態影像中,想像原生未來主義的可能性來進行闡述。
*受疫情影響,國外策展人及藝術家無法親臨現場,將以線上方式參與論壇。全程中英同步口譯。本論壇不提供中餐,請報名學員自理。
議程表
2021年10月30日(六)
10:00~10:20
|
報到、領取資料
|
10:20~10:30
|
開幕
汪佳政(國立臺灣美術館副館長)
高森信男(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唐娜維.恰卜瑞蒂(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
時 間
|
議 程
|
10:30~12:00
|
第一場 散步在「未至之城」間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與談人|高森信男(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侯昱寬(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
|泰莎.瑪莉亞.奎松(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線上)
|安努舒卡.拉堅德蘭(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策展人)(線上)
|
12:00~13:00
|
午 休
|
13:00~14:30
|
第二場 科幻酷兒的櫃子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李亦凡(參展藝術家)(臺灣)
|汪怡君(文獻研究計畫研究員)(臺灣)
|磯村暖+海野林太郎(參展藝術家)(日本)(線上)
|
14:30~14:40
|
休 息
|
14:40~16:10
|
第三場 幽冥之域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林.索科謙李納(參展藝術家)(柬埔寨)(線上)
|夏本度.德(參展藝術家)(印度)(線上)
|林書楷(參展藝術家)(臺灣)
|侯志仁(美國華盛頓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教授)
|
16:30~17:30
|
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導覽
|
2021年10月31日(日)
10:00~10:30
|
報到、領取資料
|
時間
|
議 程
|
10:30~12:00
|
第一場 雲端社群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呼提克團隊(拉馬.默提司+奇古.切拉古)(參展藝術家)(臺灣)
|陳俊宇(參展藝術家)(臺灣)
|莎洛瓦.薩伊迪(印度金德爾藝術與建築學院教授)(線上)
|
12:00~13:00
|
午 休
|
13:00~14:30
|
第二場 月蝕的影子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李勇志(參展藝術家)(臺灣)
|Pad.ma(CAMP & 0x2620)(參展藝術家)(印度)(線上)
|究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參展藝術家)(臺灣)
|帕同朋.馬納吉松本(泰國清邁大學美術學院媒體藝術與設計系講師)(線上)
|
14:30~14:40
|
休 息
|
14:40~16:10
|
第三場 站在極限的邊界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卡塔妮娜.艾菲卡(參展藝術家)(菲律賓)(線上)
|劉玗+吳思嶔(參展藝術家)(臺灣)
|麥蒂.鐸(參展藝術家)(寮國)(線上)
|王俊傑(參展藝術家)(臺灣)
|
16:10~16:20
|
休 息
|
16:20-16:50
|
綜合討論
主持人|唐娜維.恰卜瑞蒂
與談人|參展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