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提出以「腦內影像」作為攝影、錄像等物質性影像的源頭。吾人內心中的記憶、回憶、夢境、靈光乍現、乃至於思想的過程,都常常以「腦內影像」的方式閃現於心靈空間。這些閃現的影像片段,往往成為吾人急欲捕捉、意圖透過語言敘說、視覺語彙敘事,想要表達的內容。
影像最初的「物質性」顯現,可說是從19世紀的攝影術開始,而電影的動態影像技術,也是在1895年跟著攝影術形成之初就被發明了。1920年代達達主義的前衛藝術階段,就以動態影像的實驗納入現代藝術的觀念性探討;於其時也是動畫開始發展的時代。戰後,1960年代以批判電視文化而出現的錄像藝術啟動,以及1980年代進入數位影像、數位繪圖、科技影像的新媒體藝術階段。
本展以「造影」作為展覽的主題,探討藝術家的創作如何藉由「虛擬敘事」來體現他們的「影像創造」,以及「影像創造」又如何體現了個體的存在實踐。也就是說「造影」想要討論的是在「看」的行為發生之前、以及「物質性影像」被生產之前的「潛在影像」或「腦內影像」等的可能性。本活動邀請策展人帶領走訪各展間的作品導賞,對本次參展作品深入淺出的介紹,帶領您了解展覽策畫的思考、各件作品之間相互的對話與連結。
2023.3.18 (六) 14:00-15:30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
導賞者/ 王品驊 「造影」策展人,藝術評論者,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藝術博士。現為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曾任藝術雜誌主編。
神秘嘉賓 本場次將邀請到1位參展藝術家現身參與活動,歡迎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
線索1:在大學擔任教職。
線索2:緩慢移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