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展覽活動
展覽介紹
臺灣戰後第一代女性藝術家鍾桂英教授師承廖繼春,其創作風格如同老師,不停歇的在印象派、野獸派到抽象派等畫派的探索中淬鍊,鍾桂英跟隨其腳步,沈入不斷實驗與探索的創作世界中。透過其作品可以感受鍾桂英極為享受這個不定恆的創作歷程,構圖、空間與形式表達並非首要的考量,多數的創作注意力投入於用色跟配色色彩學。70年代色彩以藍綠為主調,其後開始出現令人驚豔的顏色,大面積的鮮豔的紅色與光鮮奪目的橙黃,採用一組或兩組紅綠、黃紫、藍橘對比色點綴其中。畫家的色彩策略所營造的視覺效果,成功了影響觀眾的情緒和感受,是她最成功的地方。特別的是,畫家能夠敏銳感受色階間的細微變化,創作非常鮮豔跟飽和的色塊,足見畫家悠遊自在於色彩之間。為了讓觀賞者專心投入色彩世界,抑制畫面傳遞的視覺信息,摒除所有防礙純粹色彩的元素,如此消失了物體的肌理和筆觸,消失了光影和透視,畫面呈現的是由色塊營造,具裝飾性的多采視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畫家喜愛在堆積色彩中加入黑色色塊,雖然微小卻足為重要,局部運用黑色,會襯托其他色彩,使其更加鮮豔豐富。不得不佩服畫家出神入化的「玩」色巧師。
從這次展出的作品中,畫家展現她對色彩的執著與永不停歇的實驗精神,彷彿進入色彩實驗室,每個階段都能感受不同創新的成果,從平靜藍綠色調的風景畫,逐漸出現大片鮮豔的色塊、在交響樂般多彩豐富色彩的相互撞擊中,勾勒著低調黑色輪廓線。晚期絢爛華麗的色彩遊戲歸於樸實,此時畫面色彩依然豐富,卻已不負跳躍,畫家降低了明度與彩度,以沈穩的色塊搭配造景,低喃訴說喧囂終歸清歡的平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