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展覽活動
回山望有情-余承堯書畫展
展覽介紹
余承堯(1898-1993),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幼年即失怙恃。青年時期,因中原板蕩,毅然投筆從戎,加入反抗北洋軍閥行列。後得資助赴日留學,先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再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鑽研戰術。返國後,於黃埔軍官學校執教,期間出掌部隊,參加多場戰役,二十餘年軍旅生涯戰功顯赫,歷任高級軍職,並隨軍跋涉,足跡遍履中國南北。抗戰勝利後,以中將官階卸甲歸園,經營藥材生意,往來於廈門、臺灣與新加坡之間。1949年,因國民政府遷臺,未及將家人接赴臺灣,從此獨居臺北,繼續經營藥材生意,餘暇則讀書吟詩、作畫寫字自遣。
約1954年,余承堯56歲,退出商場的他,只因眼下所見之畫中山水,與他雙腳所走遍的中國山川相去甚遠,而亟欲將過去經驗所見描繪於畫布上,與世人共享;於是,這年他無師自通地開始了第一張畫,自此浸淫其中。余氏作品獨樹一格,雖無師承,然以大自然為師,畫作靈感由軍旅生活所得,筆墨有別於傳統,卻有北宋山水畫之雄奇壯麗。其畫面常滿佈綿延相連的峻奇山峰、凹凸變化的山石紋理、叢叢聚生的樹幹林木,處處可見余氏接受自然蒙養而孕化形成之自家山水,充滿令人驚嘆的強烈生命感與表現力。余承堯不靠臨摹傳統皴法,心中只有真山水,嘗言「學畫直指本心」,以細緻密結的「亂筆」,繪出交錯起伏、縝密厚實的山岩及山峰,再由多塊山石、山峰聚合為密實的山形,在自創風格中愈顯大自然的真面目,最終架構出其率真不假的胸中丘壑。
1966年,在藝術史學者李鑄晉教授的慧眼賞識下,將余氏作品攜至美國參加「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聯展,這是余承堯作品首度在海外亮相,同時也顯露他與眾不同的強烈風格。在該次巡迴展中,余氏作品雖已逐獲海外藝壇讚賞,然在臺灣仍是陋巷中的隱士。1986年,再度應邀參加「現代中國山水畫」聯展,於美國的柯羅拉多州和紐約展出,同年10月,雄獅畫廊舉辦余承堯個展,並出版畫冊,11月號《雄獅美術》月刊更闢專輯報導與評介其畫藝,終引起臺灣藝壇高度重視。至此,余氏遂以88歲高齡,迎來這遲來的聲名及肯定,誠如藝術史學者董思白(即石守謙)所言:「在那之前,余承堯在臺灣是被畫壇摒於門外的棄卒;在那之後,他卻是各大美術館、畫廊畫展中不可或缺的明星。」成名後,余氏周遭充斥滾滾物慾名利,卻絲毫不改其志,仍依著本心,悠然衷情於與藝術的碰撞及試煉。
為慶祝本館六十周年,特別舉辦「回山望有情―余承堯書畫展」,意義實屬重大;余老一生豁達,淡薄名利,而僅以尋求作畫之樂為出發點,於五十知天命近六十耳順之年,以獨特風格創作出山水畫之澎湃氣勢,正與本館創館歷史悠久卻依然巍峨挺立於博物館界之開創與不輟精神不謀而合。最後,在余承堯辭世約二十餘年的今日,希冀透過百餘件重要作品展示,讓舊雨新知共同回顧其「詩情畫意」的藝術全貌,更期許能為臺灣藝壇再次激盪出極具價值的啟示與火花!
展覽資訊
場館地址 googleMap連結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出期間 2015/04/09 ~ 2015/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