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詩帖展系列推廣講座
首頁 >活動明細

李敏勇詩帖展系列推廣講座

場次資料

場次 場地
李敏勇手稿捐贈儀式暨座談會
日曆圖案 2022/08/26 14:00 ~ 2022/10/08 16:00
googleMap連結 一樓文學沙龍 

活動簡介

「時代的聲音─李敏勇詩帖展」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合作,以「死滅與再生:李敏勇二二八詩帖」為展覽基礎架構,展出詩人李敏勇詩帖與捐贈臺文館之手稿。配合展覽推出三場講座、座談會,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活動內容介紹

詩之志,文學心座談會

時間:9月17日(六)14:0016:00   

地點:1樓文學沙龍

 

主持人─蘇碩斌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與談人:陳萬益 (清華大學台文所退休教授)、李敏勇(詩人)

 

【與談人簡介】

蘇碩斌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學術專長為文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文化理論、臺灣文化史、臺灣都市史。

 

陳萬益

清華大學臺文所退休教授,研究主題與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散文、臺灣現當代文學等。曾開設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專題研究、賴和文學專題研究、臺灣散文專題研究等課程。著有專書《于無聲處聽驚雷》、《臺灣文學論說與記憶》。編有《張文環全集》、《龍瑛宗全集》、《國民文選‧散文卷》、《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02:洪炎秋》等書。

 

李敏勇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生,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的腐蝕畫》、《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等。

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九十餘冊。

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〇〇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二〇二二年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

 

戰後世代的文學之路座談會

時間:10月8日(六)14:0016:00   

地點:1樓文學沙龍

主持人:張信吉 (公共服務組副研究員)

與談人:鄭烱明 (詩人)、李敏勇(詩人)

 

與會者簡介

 

張信吉

1963年出生於雲林虎尾,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聖地牙哥大學組織與管理研究班結業、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馬尼拉大學博士。

曾在監察院、報社、電台、電視台及企業界服務,現任國立臺灣文學館副研究員。著有《獵鹿遺事》(1986)、《詩與台灣現實》(1991)、《我的近代史》(1997)、《虎尾溪傳奇》(2002)、《斗六台地散步》(2003)、《家的鑲嵌畫》(2003) 、《斗六市志文化藝術篇》(2006),翻譯《鑄鐘》(諾貝爾文學獎塞佛特詩集,1997)、編著《走進台灣文學館》(2011)、《雲林縣青少年臺灣文學讀本新詩卷》(2016)。1984年加入笠詩社,為戰後第二代重要詩人之一。

 

鄭烱明

1948年生,台南縣人。內科醫師。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主治醫師。一九六八年加入笠詩社。一九八二年與葉石濤等南部作家創辦《文學界》雜誌,並任發行人,積極推動發展台灣文學。《文學界》停刊後,一九九一年再與作家學者創辦《文學台灣》雜誌。曾任笠詩社社長。現為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長。曾獲笠詩獎、吳濁流新詩獎、鳳邑文學獎、南瀛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著有詩集《歸途》、《悲劇的想像》、《蕃薯之歌》、《最後的戀歌》、《鄭烱明詩選》、《三稜鏡》(與曾貴海、江自得合著)、《鄭烱明詩選》(漢、蒙文)等多種。

 

李敏勇

台灣屏東人,一九四七年生,曾為「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並在許多報紙、雜誌專欄從事文化與社會評論。

出版過《雲的語言》、《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青春的腐蝕畫》、《自白書》、《一個人孤獨行走》、《美麗島詩歌》等。

除了詩創作外,也出版詩解說、研究,譯讀當代世界詩,並著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集等九十餘冊。

曾獲得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二〇〇七年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二〇二二年第四十一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