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濤入夢』寫作計畫:探訪被遺忘的古典與歷史」系列講座
甲午戰爭後,臺灣成為日本帝國之領土,開啟了長達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在殖民之初,曾有不少日本人渡海來臺,服務於臺灣總督府及相關機構;他們大都有著深厚的漢學素養,能直接與臺灣仕紳以文言文進行筆談,在溝通與交流之中傳達政策,也因此留下許多作品與記錄。這群在臺灣的日本人,以臺灣人的角度來看,確實是殖民者,只不過能懂漢字、漢文而已;然而,他們身上的這些漢字、漢文素養,卻是前一個時代的遺續,保留了整個東亞世界在現代化以前的普遍樣態。
作家簡介:
盛浩偉,一九八八年生,臺灣大學日文系、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於現代私塾「與點堂」固定開設課程,講述文學理論、臺灣文學與日本文學相關課程。著作有《名為我之物》(散文集,2017),合著有《華麗島軼聞:鍵》(小說接龍,2017)、《終戰那一天》(非虛構寫作,2017)、《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非虛構寫作,2018)等。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合著曾獲2018Openbook年度好書獎。
講座|漢文與東亞世界:日本的漢文脈
自五世紀左右,源於中國的漢字、漢文傳入日本,日本文化自此有了能夠書寫、記錄的文字符號。隨著時間流轉,漢字、漢文也受到日語之影響而逐漸在地化,產生了另一種特殊風貌,也自成一文化脈絡。這是何以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人會普遍擁有漢文素養,而這樣的漢文素養又將在甲午戰爭後進入到臺灣。這場交流會,會和聽眾描繪這一段歷史發展。
時間:6/11(六)14:30-16:30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講師:盛浩偉
講座|日治初期臺灣中日古典的相會
甲午戰爭後,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許多具有漢文素養的日本人為協助殖民統治而來到臺灣,而臺灣方面則經過清朝之統治,亦有古典漢文之根基,兩者於此時有不少交會互動,也留下不少書寫作品。這場交流會,會和聽眾分享這些有趣的作品。
時間:6/18(六)14:30-16:30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講師:盛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