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駐館研究員專題演講【6月場次】
首頁 >活動明細

2022駐館研究員專題演講【6月場次】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場地 名額 講師
從巴爾札克到Leica相機廣告—與文學家邂逅的時光
日曆圖案 2022/06/11 14:00 ~ 2022/06/11 16:00
2022/05/24 17:00
~ 2022/06/10 12:00
googleMap連結 文學沙龍 40 林柏樑
作家簽名書,以及背後的故事
日曆圖案 2022/06/18 10:00 ~ 2022/06/18 12:00
2022/05/24 17:00
~ 2022/06/17 12:00
googleMap連結 文學沙龍 40 應鳳凰
戰後台灣女作家與菲律賓的連結
日曆圖案 2022/06/29 10:00 ~ 2022/06/29 12:00
2022/05/24 17:00
~ 2022/06/28 12:00
googleMap連結 文學沙龍 40 侯建州

活動簡介

2022年駐館研究員專題演講〚❻月場次〛林柏樑、應鳳凰、侯建州

活動內容介紹

2022年第一梯次共有四位領域不盡相同的駐館研究員,6月有3位駐館研究員,將為我們帶來攝影、藏書、菲華文學的演講內容,一起來聽聽,駐館研究員在文學館駐館工作期間,接觸到臺灣文學的典藏文物與館藏書籍,為研究與創作增添什麼樣的火花🔥

 

研究與創作是臺灣文學組成的重要成分,讓我們集眾人之力,看到臺灣文學更寬廣的可能🌈

 

⚠系列講座注意事項⚠

📍每場次活動提供2小時公教人員研習時數

📍敬請配合防疫措施

📍本系列活動不提供線上直播

 

第1場⬛林柏樑✖與談人陳佳琦(攝影史研究者)

講題|從巴爾札克到Leica相機廣告—與文學家邂逅的時光

06.11(六)|14:00-16:00|文學沙龍

⬛講座簡介⬛

透過鏡頭,攝影師擷取作家最自然的樣態、甚至是靈魂精神的瞬間。1998年開始,林柏樑接受委託,拍攝一系列的臺灣作家肖像,以中老年作家為主,希望透過攝影,留存作家風采,並建立臺灣文學家的影像資料庫。透過鏡頭,攝影師與作家一同追尋文學容顏的作家狀態,在幽微的時空中截取不可捉摸的靈魂,該如何進入被攝者的世界,從而展開文學與光影的交談。對攝影師而言,每張作家的照片,都是一段回憶,回首臺灣作家群像攝影展與「文學的容顏」出版的意義,以及以此為起點望向未來的後續效應。

⬛駐館研究員簡介⬛

林柏樑,紀實攝影家,曾獲1994年吳三連藝術類攝影獎、2010年臺灣攝影家十大創意人物誌。曾拜畫家席德進為師學畫,並自學攝影。1977年開始為各界藝文媒體、報章雜誌拍攝專題,拍攝主題極廣,為快速變化的臺灣留下珍貴影像。曾為臺文館拍攝臺灣作家群像《文學的容顏》,共拍攝23位臺灣文學作家的肖像。擅長紀錄臺灣人文地景與民間文化,影像風格溫暖。

 

第2場🟨應鳳凰

講題|作家簽名書,以及背後的故事

06.18(六)|10:00-12:00|文學沙龍

🟨講座簡介🟨

許多愛書人喜好收藏作家簽名書。收藏趣味在哪裡,背後有什麼精彩故事?本場次講者早年編過作家書目,發表作家訪問;在大報副刊當過小編輯,大學開過「當代台灣小說」,專精五〇年代文壇史料。加上數十年逛舊書攤資歷,收集不少「作家簽名書」。本講座將透過歷年收藏簽名書:以作家照片、書封影像、作家簽名手跡等圖片,講述昔日與文壇知名作家如:林海音、柏楊、李敖、七等生、黃春明、鄭清文等,有怎樣的「書緣」與互動,藉此呈現「簽名書」背後的趣味故事。透過與作家往來之趣事掌故,不僅多認識作家與作品,無形中也增進「收藏文學書」的樂趣。

🟨駐館研究員簡介🟨

應鳳凰,曾執教於成功大學、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雖自教職退休,但數十年間,一直對台灣文學史料收集與整理保持濃厚興趣。曾為《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發起人及核心成員。在學術領域,研究專題為1950年代台灣文學。平日喜逛舊書店,悠遊書海。著有《筆耕的人》《台灣文學花園》《五〇年代文學出版顯影》《畫說一九五○年代台灣文學》及小說集《孤零世界裡的書癡》等。

 

第3場🟪侯建州

講題|戰後台灣女作家與菲律賓的連結

06.29(三)|10:00-12:00|文學沙龍

🟪講座簡介🟪

僅論華文書寫,以往台灣現代文學史的論述,最寬泛的範圍或能及於在台馬華文學。主要是指馬華出身,或求學或生活或工作或入籍台灣者。然而這邊界是否能再闢拓? 張錦忠曾為文指出台灣是「亞洲跨國華文書寫」的重要場域,從作品質量與文化出版的角度,二次戰後的台灣最具備成為新興華文文學中心的條件。若以島嶼或海洋文化思維作為思考基點,不論是地理上或歷史上與台灣群島的連結更親近的菲華,卻鮮有討論。即便在華語語系蔚為風潮的今日,國內外關於菲華的討論卻十分稀缺,更遑論影響菲華文藝至為關鍵的台菲交流,在今日的研究都極度匱乏,從另一角度思考,這不啻是國家「南向」、「新南向」政策前就已行之有年的文學文藝南向,正是台灣文學傳播與流衍,與世界文學對話、連結的重要線索之一,需要進一步挖掘討論。

🟪駐館研究員簡介🟪

侯建州,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亞洲華文作家菲律賓分會會員、菲律賓千島詩社社務委員。曾任菲律賓靈惠學院僑教顧問暨大學部教師,首先倡議並邀請菲華作家共同擘劃菲華文學館的創設,與亞洲華文作家菲律賓分會夥伴一同策畫、執行第一屆亞洲華文青年文藝營。目前已執行「臺灣文學史上的菲律賓美軍公墓(Fort McKinley)詩寫研究」、「論台灣在謝馨成為菲華經典作家的位置與意義」兩個以臺菲文學交流為重點的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也以「詩佚於譯?-冷戰中菲律賓美軍公墓(Fort McKinley)詩寫的華美翻譯論題探析」為題進行青年學者暨跨領域研究學術輔導與諮詢。

報名須知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