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二呆先生逝世週年紀念的同時,本館舉辦二呆先生的紀念展,由這些展品所呈現的二呆先生創作與生活歷程的記錄,使我們可以發現他是一位具有文人氣質與性格的生活實踐者。他晚年定居澎湖,「大隱隱於市」的生活是讓人稱道的。他選擇澎湖離島做為晚年定居創作生活的居所,有著遠離塵囂卻又未真正脫離人群的意義,從台北繁華都會轉 移到純樸漁鄉社會裡,他更關心自己內心的沈澱,以及與土地的關係。這或許也是他早年從事於公務的繁忙與人際間交往的一種反省和自我的覺醒,並從其中覺察出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是必須回歸到自身內在。
從他創作上觀察,二呆先生以多樣貌的表現,將自心中的情感轉換 在作品之上:不拘泥在某種固定表現形式的作法最能看出二呆先生的文人作風。一如中國古代文人所鍾情的琴、棋、書、畫、遣詩作詞,以及學則為文的理想,或許也令我們遙想竹林七賢的阮籍那般不羈,以及採 菊東籬下的寄情自然。如若必須在文藝領域給予他一個適當定位,則就 其終生行儀可以歸納出屬於中國特有之文人風範,這點也最能說明二呆 先生的個人特質。對於二呆先生能夠選擇從心所欲的生活,是令人艷羨 的,尤其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中,更加突顯這種難得的生命方向。
本館舉辦二呆先生紀念展的意義,不但是為了呈現他個人的生活歷程樣貌,亦是提出一個著重於精神生活的現代文人的典型例證,來說明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所追求的應能夠更深入和更精緻。從宏觀的角度看待這個展覽的整體意義,是藉著多樣貌的作品和二呆先生生活歷程的整理,對忙碌匆促的現代人提供另一種心情和氛圍,相信應是一股清新的 涓涓流水,唯有細細地體會才能冷暖自知。
感謝尹雪曼、楊英風、亮軒、王家鳳四位先生為本次展出撰寫鴻文,並對二呆先生家屬慨允捐贈作品,深表感佩,這些作品記錄著一位現代文人對生活以及自己的態度和執著,值得我們去了解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