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拜訪流麻溝15號 】
首頁 >活動明細

2019綠島人權藝術季【拜訪流麻溝15號 】


活動簡介

「流麻溝15號」曾經是所有綠島政治犯共同戶籍所在地,是個確切的時空位址;但現在這個地址已變成「將軍岩20號」,功能也從監獄變成「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一個過去存在過的共同戶籍, 一個現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址, 今年夏天,12組藝術家將藉由作品,展開與過去的對話...

活動內容介紹

拜訪流麻溝15 號:記憶‧地方‧敘事

策展論述/ 策展人羅秀芝

「流麻溝15 號」曾經是被關押在綠島的政治犯共同戶籍的所在地,如今,在郵政系統或地圖上已經無從尋獲。那麼,我們如何窺探這個此曾在的地方呢?

一般而言,不論從空間還是時間的角度出發,要認識某個地方,首先面臨的是這個地方所承載的記憶。因為,記憶不僅連接著過去和現在,同時,也建構著未來;不論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記憶,和所處社會、環境息息相關,也和特定的時空、事件密不可分。地方的集體記憶具有凝聚性的情感結構,包含了共同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形塑著集體歸屬感與認同感,投射出未來的理想願景;然而,集體記憶也可能成為製造對立的社會矛盾工具,或形成壓迫的意識形態載體。因此,我們必須審視記憶者的視角、憑藉的工具、所處的情境、訴說的對象等等記憶書寫的關鍵,不斷對形成壓迫和製造對立的集體記憶進行解構。那麼,「流麻溝15 號」究竟承載了什麼樣的記憶?

記憶所依附的地方,既是具體的物質性場域,也是抽象的概念性所在。人通常對地方具有某種特殊情感,尋找棲居之所這個素樸的想望,便是人對地方最原始的情感投射。然而,現實中的世界經常讓人感到挫折和失望,於是,「烏托邦」或「異托邦」等等的想像成為對抗現實世界的出口,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地方」便是既存秩序或意識形態和未來願景或烏托邦理想之間,不斷辯證的實踐之地。那麼,「流麻溝15 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記憶的編寫和地方的形塑,都必須仰賴敘事加以表達,並與他人交流。那麼,如何建構「流麻溝15 號」的相關敘事,成為本藝術計畫的另一個核心。藝術的敘事,往往具有其他類型敘事所欠缺的感性和詩性,因此,可以打開許多「不可說」、「不可見」、「不可聽」、「不可聞」、「不可觸」的世界。藝術性的敘事,重視個體差異性,強調記憶、道德、倫理和權利等屬於抽象空間的、非物質領域的文化概念,以批判性、自主性和解放性的角度,打造嶄新的社群論述,形塑開放的地方想像。

在這個藝術計畫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記憶編寫者(memory curator)、地方形塑者(place maker)和敘事者(narrator),「流麻溝15 號」的記憶編寫、地方形塑和敘事織造,對所有人開放,唯有如此,期待中的各種未來的政治、將臨的倫理才有可能。記憶、地方和敘事是三把打開「流麻溝15 號」重重鎖鏈的鑰匙,也是三種繪製「流麻溝15 號」地圖的繪圖機。這個藝術計畫嘗試打造一個動態的互動平台,讓人們在此相遇與交流,以各自的記憶編寫、地方形塑和敘事織造,相互映照彼此的靈魂。

展覽期間:6月15日至9月15日
展覽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展覽官網:https://www.visitingno15liumagou.com/

 

民眾參與活動

開放參與

6/15

17:00-18:30

開幕典禮

開幕表演:布拉瑞揚舞團

行為藝術:瓦旦 · 塢瑪

 

6/16

19:00-21:30

人權電影與映後座談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預約參加(報名網址請查閱人權藝術季官網:https://www.visitingno15liumagou.com/)

流麻溝15號圖書館藏書票工作坊

06/29 14:00-16:00

08/11 10:00-12:00

09/07 14:00-16:00

綠島日光顯影工作坊

06/30 10:00-12:00

07/14 10:00-12:00

08/25 10:00-12:00

寫自綠島的家書工作坊

07/13 14:00-16:00

08/10 14:00-16:00

08/24 14:00-16:00

09/08 10:00-12:00

講座:漫談白色恐怖的特務與監獄

07/27 14:00-16:00

講座:白色恐怖概論

07/28 10:00-12:00

 

定時導覽

週間

11:00-12:00

16:00-17:00

週末

09:00-10:00

11:00-12:00

13:00-14:00

16:00-17:00

 

 

附件下載

附件下載名稱 附件下載說明
主視覺海報 主視覺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