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首頁 >電子報
文化部電子報
 
 

北辰館訊第84期

 
    
編者的話
王淑華 研究發展組

 文化部自102年啟動「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各縣市政府、社區團體在自己的社區推動一連串的美學課程、文史調查、微型產業推展及空間美化等,104年更將計畫延伸至藝文資源較少挹注地區及偏鄉,目前北台灣9縣市計有57個單位提案,內容豐富精彩,本館正加緊審查作業中,請大家密切期待社區美學心感動。

   本期《黃金人物誌》為大家介紹出生於日據時代的秋蟬阿嬤,十八歲嫁給隔壁賣豬肉的兒子,婚後連生三胎,第三胎女兒染色體異常是唐氏兒,秋蟬阿嬤從此以淚洗面,她覺得自己對不起公婆、丈夫,更心疼孩子。婆婆說:「這是相欠債,妳認命吧!」丈夫警告她:「不要帶出去丟臉!」秋蟬阿嬤就這樣憂憂愁愁過了三十多年…直到受浸成為神的女兒,每次碰到新朋友,秋蟬都會很大聲的介紹,「這是我女兒阿玲,她是唐氏兒,是染色體異常」。幾十年來「相欠債」的重擔終於放下。

    同樣出生於日據時代的「阿勇伯」-邱紹添先生,22歲時被調去南洋當軍伕,日本軍戰敗後,「阿勇伯」與其他15人逃亡到森林裡面躲躲藏藏、饑寒交迫…戰爭結束返鄉後在苗栗市從事水果之批發及零售,現齡93歲的他依然耳聰目明、反應靈敏,喜歡結交朋友,更是勤勞好學,對於客家『昔時賢文』朗朗上口,每當酒酣耳熱之際,隨口又來幾句英文,逗得大家開心不已,實是後輩最佳典範。

針對樂齡族規劃的「2015玩味生活-生活美學系列講座」,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期望能讓長輩們能提升生活的價值與品味,進而開創更有意義的銀髮人生,免費講座即日起受理報名,詳細資訊請參閱本期電子報。

將漢字的字體、書法臨帖九宮格紅色線條的概念,經由「創(創意)、遊(遊戲)、美(美感)、人(人性)」的遊戲形式,完成概念的創意發想的「玩弄.李白-徐成坤創作展」,3月14日起於本館美藝堂等您前來感受不一樣的互動式觀展經驗!

其他更多精彩報導都在本期電子報。


本期焦點             
  
               
洪孟啟接掌文化部:在既有基礎上實事求是持續精進文化政策
文/文化部媒體公關組

  文化部日前舉行新任部長佈達典禮,新任部長洪孟啟自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手中接下任命令,正式接任文化部長。洪孟啟讚揚首任部長龍應台已為臺灣的文化政策打下紮實的基礎,也特別感謝行政院對文化部的大力支持,將精益求精地延續各項重要文化施政,結合科技與文化,引領文化部向下一里路邁進,為臺灣的「軟實力」再創新局。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致詞時表示,洪部長長年參與文化政策的制定及文化推廣活動,熟稔文化環境,自102年7月擔任文化部政務次長以來,襄助前部長龍應台推動政務十分得力,代理部長期間的卓越表現亦深得肯定,真除部長可謂實至名歸!蔡政委也特別提到,科技的進步對文化界及各產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近期行政院也針對此趨勢,規劃了因應的新施政方向。網路的虛擬世界中,各項資訊的散佈力量越來越強大,文化部可善加運用此趨勢,結合文化與科技,透過新的傳輸、新的平台,將文化無遠弗屆的散播,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獨特,也認同臺灣的文化。她最後強調,文化工作經緯萬端,相信洪部長接任後,將領導文化部同仁推動各項重要文化事務工作,繼續讓文化在泥土內札根,透過文化讓臺灣發光發亮。

  洪部長致詞表示前部長龍應台已在其任內為文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包括推動文化基本法、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博物館法、修訂公視法、電影法等;推動國民記憶庫、藝術銀行、臺灣品牌團隊等新興計畫;成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為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規劃未來經營的方向,以泥土化、產值化、國際化、雲端化作為施政核心,文化部的「第一里路」在首任部長的規劃帶領下已氣魄跨出,將在穩固的基礎上延續推動政策,「實事求是,解決問題、面對問題、不躲避問題,ㄧ步一步向前推、一棒一棒的接!」他也特別強調將實踐「後手哲學」,認真地種下文化大樹,讓後任者有良好基礎能繼續發展。

  洪部長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歷任臺灣省政府文化處處長、文建會第一處處長及中部辦公室副主任、臺北縣政府秘書長及文化部次長等職,並在台北藝術大學等多所學校任教,具備深厚文化事務學養,熟稔國內外文化環境。將領導文化部同仁繼續推動各項重要文化施政及文化法規的立法工作,文化部在其帶領下必能奠定更紮實的基礎,再創新局。

        文化部洪孟啟部長致詞。

活力支援~樂在服務

文/陳美虹 推廣輔導組

 

  您可曾注意過,本館服務台及美藝堂每天都有不同的面孔,他們總是穿著紅色的識別背心、臉上溢滿笑容,默默的在為大家服務,他們就是本館志工隊的夥伴們。為感謝其付出,本館從去年起,每年選拔年度績優志工加以表揚,103年度共有8人獲選績優志工。


  這些獲獎的夥伴裡頭,有許多隱身在家務工作的家庭主婦,像本館志工隊隊長黃寶惠志工即是,她作為本館及志工隊溝通之橋樑,引領著志工隊推展本館業務。廖文瑜志工擔任總務組副組長,發揮執掌家計的本領,協助控管志工隊參訪活動之經費運用。而資料組組長詹美蕙志工本身還在教育界工作,利用時間處理隊務文書工作,與副組長鄭?靖志工互相配合,按月彙整各值班志工之服務時數、排班表、會議資料等文書,讓夥伴們清楚知道隊務的進行。
而有些夥伴是在他們退休後,投入志工的行列,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像本館志工隊副隊長江富梅志工,以在公部門歷練的沉著經驗,協助隊長推動隊務。蕭枝華志工服務本館志工隊近17年,擔任過3任隊長,用他在業界的領導才能,帶領著志工隊步上軌道,更於103年獲得第21屆全國績優文化志工銅質獎之殊榮。連任多屆的服務組組長孫榮祥志工,周詳規劃參訪聯誼活動,讓旅途中滿載歡樂。王小莉志工加入本館志工隊行列的時間不長,除固定到館值班外,也積極參與本館各項活動及額外的服務支援。


  誠如同朱宗慶先生所說:「這些親近文化藝術的「文化志工」,以其熱情、友善,展現勃發的社會活力,更使「志工精神」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軟實力。」期待更多願意親近文化藝術的您,一同加入文化志工的行列,散播藝文的種子。

            本館秘書(中)與103年度績優志工合照。

期待社區美學心感動

~願社造與村落文化補助在各地開出美麗的花朵

文/陳淑妃 研究發展組
  本館在104年1月8日召開「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獎助須知」及「文化部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案說明會,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凝聚社區意識與向心力。

  「文化部社區總體營造」第1次審查受理時間截止,本館服務範圍內北台灣9縣市計有87個單位、100個計畫提案,第2次審查受理時間為104年7月1日至7月31日(郵戳為憑,受理起迄日期如遇國定假日,順延一日),有意申請之單位不要錯過了。

  文化部自102年啟動「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各縣市政府、社區團體在自己的社區推動一連串的美學課程、文史調查、微型產業推展及空間美化等,104年更將計畫延伸至藝文資源較少挹注地區及偏鄉,目前北台灣9縣市計有57個單位提案,內容豐富精彩,本館正加緊審查作業中,請大家密切期待社區美學心感動。
  

獲103年「文化部村落文化發展計畫」補助之玉米雞劇團以「鳥的一天」與民眾互動演出。


 
對生命永不妥協的尊長-邱紹添先生
文/林玫杏 苗栗縣生活美學協會故事蒐錄站
【緣起】
  102年底頃接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邀請本協會參加成立故事蒐錄站的會議,我們收到信也搞不清楚工作的內容與性質,在會議中莊館長與陳秘書惠姝大略說明有關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計畫的緣起是文化部龍前部長上任後,鼓勵一般庶民主動說出自己的故事。通盤瞭解了整個計畫的內容後,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人生走過之處必留下痕跡,大部分的人都留在自己的腦海中或從相片去回憶過去,無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與哀愁。這種心情蒐錄故事讓我們有一種使命感,而且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可行,於是我們開始著手設站的規劃,當計畫開始進行與宣導時,大眾傳播媒體報導不多,倒是新竹生活美學館積極開說明會,培訓蒐錄站義工,協助成立蒐錄站。人力資源的善用與培訓是重要的一環,所幸美學館苗栗市志工隊,大家長久工作的默契與合作的精神,正是推動計劃最好的幫手。編組開始進行蒐錄工作,鼓勵志工善加利用自己的人脈去蒐尋想說故事者。要求志工們將蒐取回來的資訊填完表格後,安排錄影時間、地點後,接下來錄製的工作由我們的楊明宗老師擔任。過去新竹生活美學館曾經培訓過紀錄片的拍攝與製作,當時志工四人小組參與課程,拍了一部處女作取名“飛躍在晨曦中的舞”以過去的工作經驗,如今拍攝臺灣故事島的錄製工作就駕輕就熟。

  在蒐錄站錄製過程中的一位尊長-邱紹添先生特別令我印象深刻,言行讓人欽佩尊敬的「阿添伯」,我卻稱他「阿勇伯」,因為出生於民國十年;今年93歲的他身強體健。先祖開基於台中縣大甲,歷經遷徙至苗栗縣西湖鄉高埔,至曾祖輩始遷至今大湖鄉新開村外雙坑,歷代務農。22歲時日本掀起東亞戰爭,當時亞洲一片腥風血雨,遍地哀嚎,多少生靈塗炭、家庭破滅、親人生離死別,身歷其境豈只是一個「慘」所能形容。「阿勇伯」被調去南洋當軍夫4年,後來又轉調到新幾內亞開闢機場,沒多久美軍反擊,日本軍3天就戰敗,「阿勇伯」等16人逃亡到森林裡面沒東西吃,躲躲藏藏、饑寒交迫,大家商議用撕破的白色內衣,以藤皮綁在樹枝上做為投降旗幟,結果碰到一位啞巴,呀呀地大叫惹來全村的人拿著槍出來…經過長老找通譯翻譯,得知是台灣人,長老始露出笑容告知每天下午會有一台美軍巡邏車經過該部落,大家公推邱紹添(阿勇伯)與黃阿統二人隨長老到美軍處尋求援助,於是16人來到美軍基地,在一名美軍監視二人下被帶往浴室洗澡,浴畢,換穿乾淨的美軍服裝,十個多月未曾痛快梳洗,霎時如獲重生,忽覺人性尊嚴獲得重視,更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一心期待著回家的日子到來。

  戰爭結束,從澳洲布里斯本搭船回來,弟弟看到他,飛快的跑去跟媽媽講,母親早已久候於門口,他叫聲媽媽,母子抱在一起淚流滿面,許久說不出話來,淚水浸濕彼此的衣裳,媽媽激動的無法言語,數分鐘後,才說聲「阿番仔,你回來了」。媽媽簡短的一句話,道盡了老人家一千五百多個思子、憂慮、牽腸掛肚的日子。。

  在親眼目睹戰爭的無情,親身經歷戰爭的恐怖,歷經苦難九死一生,終於待戰爭結束後歸甲還鄉。回鄉後,有感於農村經濟窘迫,毅然改行在苗栗市從事水果之批發及零售,畢生辛苦,終得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退休後,自闢菜園,種植許多的菜,收成後與大家分享。同時投入公益活動擔任社區環保志工,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後,開始在社區打掃馬路約4小時後,從家裡走到苗栗市貓貍山公園參加福星歌友聯誼會所辦的東洋歌曲教唱班,他婉拒汽車搭載,走路不輸給在公園運動的年輕人,他常說要活就要動,這也是阿勇伯的養生之道。現齡93歲依然耳聰目明、反應靈敏,生性開朗樂觀的他喜歡結交朋友,更是勤勞好學,對於客家『昔時賢文』朗朗上口,每當酒酣耳熱之際,隨口又來幾句英文,逗得大家開心不已,實讓後輩的我們望塵莫及。

  阿勇伯經好友謝智榮先生一再慫恿與建議下鼓起勇氣重憶當年,以口述方式經由邱德隆先生整理編撰,於西元2008年秋月完成出書,命名《戰地逢生》。退休後,含貽弄孫,閒雲野鶴,怡養之年,不願人生留白,他警世勸人為善曰:
    “善事可做,惡事莫為。
     人有善願,天必祐之
     奉勸君子,各宜守己
     祇此陳示,萬無一失“

這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座右銘,並印製發給他人分享。

  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說不完的故事」【Taiwan story】是一場寫實的時空之旅,在這容易被遺忘的年代裡,還能給孩子們留下多少感人的故事,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當我們追索歷史跡痕的同時,分享不同的生命故事,不論是悲劇還是喜劇,當說者打開記憶的門窗,走過之處留下的痕跡,從中我們認識了說者磊落的人格及奮鬥的事蹟,歷經悲歡離合的創痛與喜悅,經過漫長的時光隧道及歲月的洗滌,留給世人,是一個榜樣、一份敬仰。
「阿勇伯」出生於民國十年;今年93歲的他開心地接受我們的訪問。

新人介紹

 

那年風城出生的我,嶄新生活迎風起跑

文/王菀柔 推廣輔導組

  「堆砌你人生的不是在工作中做了什麼,而是在工作之外,你從生活中累積了什麼。」這是摘自網路文章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很開心在生活美學館能將工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我自國中就投入人文藝術的志業就讀於美術資優班,在大學美術系投入大量的藝術創作與展覽後,大四時進入高雄市立美館推廣組實習。畢業後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曾任澳洲政府Cairns regional Gallery導覽義工。藉由經驗的積累,讓我不斷思考著如何透過藝術文化推廣來提升大眾的生活環境,因為我相信藝術能使人們的生活變得美好,而這也正是近年來文創產業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因此回國後我進入創意產業領域深造,將研究延續經驗投入博物館產業發展,在兩年的研究學習後,順利完成碩士論文:探索創意人才為博物館服務提供之創意合作關係。

  在台灣當我投入教育工作,以老師身分教導學生知識,用朋友的心態獲得學生的絕對信任;投入文創工作,以導覽員的專業行銷自己,用創作者的心態引起同好的獨特共鳴。生長在這個世代,我是幸運的,不用拋頭顱灑熱血,科技的進步縮短世界的距離,我來自中南部,在出走台灣的旅程中,國際版圖上、歷史洪流中,台灣更渺小了,但隨之湧上的卻是一股強大的使命感,是世界讓我看見小小台灣的獨一無二,台灣人的熱情、大方,令人食指大動的小吃佳餚,荀子言「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因此期待未來能發揮所學,為台灣藝文領域貢獻一己之力。

 


「103年度文化部村落文化發展補助計畫」

 

深耕與生根~楊梅壢文化的演繹與未來

文/傅素芬 桃園縣楊梅壢文化協會
 

  長期以來楊梅地區的居民對藝文發展的感受是被漠視的,本協會在「103年度文化部村落文化發展補助計畫」中辦理「深耕與生根~楊梅壢文化的演繹與未來」計劃~以老照片及紀錄片的拍攝喚起社區居民對在地文化的重視。

  計畫執行時某天接到一通電話,是楊梅國中的退休老師來電,她說:「我看到卡片上的照片,突然讓我痛哭流涕」心想怎麼了?她接著說:「我看見我爸爸在照片裡,他過世時我還很小,總是想念他…」。當時我很感動,沒想到一張活動邀請卡竟會引發出這樣的情感。還有一個讓人記憶深刻的案例是在成果展前,我們先寄彭甫漢先生的照片給他女兒彭小玲看,她收到後驚訝不已,說自己不但沒見過這張照片,連父親年輕時的瘋狂行徑也全然不知(註一),更因為祝融拜訪過2回,家裡的老照片都付之一炬,她說:「我對彭家的親戚完全不認識,對於楊梅也是冷漠的,但這些照片卻讓我感動,突然覺得楊梅的故事的重要,這多麼的珍貴!」

  從這些老照片的故事中,年長的民眾找回了記憶,年輕一點的驚訝於「楊梅有這麼多的故事,怎麼都不知道?」,由點燃此小火苗,讓更多楊梅人看見自己文化,凝聚在地情感與共識。


註一:早期楊梅野鴨野兔非常多,引發年輕人狩獵的興趣,當年擁有獵槍是合法的,後來獵槍被政府以各種名目盤查或接 管……,這張彭甫漢先生的打獵照片,讓他女兒看到爸爸年輕時的瘋狂。

   
彭小玲看到爸爸年輕時狩獵的照片,驚訝不已,說自己從來沒見過這張照片。 彭甫漢先生抱著小孫子,看著自己當年打獵的樣子的神情。

 

野地的花~秋蟬阿嬤

文∕張淑真 基隆生活美學協會
  秋蟬生於日據時代,父親經營商船,母親裹小腳,家事都由傭人代勞。家中六個小孩,她排行老六,又是第三個女兒,本來是最好命的,一場戰爭改變了命運。

  眼看秋蟬該念小學了,母親對父親說:「么女七歲了,你要趕緊張羅。」當時臺灣人沒有什麼機會念書,但是五個兄姐都讀公學校,父親深知道:留再多的財產給子女,都不如讓他們接受教育,他是念私塾的,在商場上競爭激烈,常常覺得自己書念的太少了,他期許孩子們多讀書。父親告訴小秋蟬:「多桑這次做生意回來,就帶妳去上學,妳要乖乖聽哥哥姐姐的話。」秋蟬乖巧的點點頭,期待多桑帶回來好玩的、好吃的…。

  二次大戰爆發,父親的商船在海上被攔截了,父親被冠上匪諜的罪名,經過一番折騰,父親病倒不幸過世…從此母親就咬緊牙關,一個裹小腳的女子,種菜、幫人做衣服、洗衣服,奮力撫養六個孩子。

  小秋蟬是媽媽最好的幫手,八歲就開始煮飯。她最喜歡吃的是地瓜葉沾鹽巴、肥豬肉渣拌豆豉,最愛和鄰居玩躲貓貓,跳橡皮筋…常常要姐姐教她寫字,十八歲時嫁給隔壁賣豬肉的兒子,終於可以天天吃豬肉了。

  公婆疼愛秋蟬,她很快生了頭胎,是個男孩,婆婆幫她做月子,餐餐都是麻油雞、豬腰、豬肝,她奶水特別多,兒子頭壯壯的,第二胎、第三胎都是女兒,公婆希望再生個男孫。秋蟬答應好好調養身子,一定再生個兒子。可是三女兒「阿玲」,已經滿週歲了還不會爬,眼睛向上斜,全身軟趴趴的,不愛喝奶…婆婆帶她去問神明,找「先生嬤」…都沒有用,娘家的大姐帶她到大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唐氏症,是染色體異常,秋蟬從此以淚洗面,她覺得自己對不起公婆、丈夫,更心疼孩子。婆婆說:「這是相欠債,妳認命吧!」丈夫警告她:「不要帶出去丟臉!」秋蟬就這樣憂憂愁愁過了三十多年…

  現在秋蟬也當奶奶、外婆了,常常到橘郡社區看孫子,認識了姿容姐妹,邀她參加小組,她不清楚這是什麼活動,只是很喜歡和他們一起唱歌,說說心裡的話,更奇妙的是還可以和天上的父親說話。經過二年的慕道,秋蟬帶著阿玲一起受浸成為神的女兒。秋蟬知道自己和阿玲都是上帝的寶貝女兒,她常常帶著女兒跳讚美操,聽衛生所、長庚醫院舉辦的健康講座,參加小組聚會,主日敬拜…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阿玲進步很多,可以安安靜靜的聽演講,開開心心的作運動,很喜歡寫字,很會和人打招呼…

  每次碰到新朋友,秋蟬都會很大聲的介紹,「這是我女兒阿玲,她是唐氏兒,是染色體異常」。幾十年來「相欠債」的重擔放下了,因為上帝看她是「最棒的媽媽」,所以才能當阿玲的媽媽。

  你聽!秋蟬最愛唱什麼歌?哦!是「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為生活忙,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照顧…」秋蟬說:自己就是「野地的花」,上帝照顧真周到。
    秋蟬阿嬤說自己就是「野地的花」。

媽媽的裁縫車

文/陳靜慧 研究發展組

  翻著兒時的照片,照片中的我有時穿著綴著蕾絲粉色或紅色小洋裝、海邊玩耍時穿著連身褲裝,不知情的人以為這些童裝都是訂製的,但也的確是訂製服,因為這些都是媽媽參考服裝雜誌,為我設計出獨一無二的服裝。

  小時候家中經濟不富裕,記憶中,常看著媽媽在昏暗的燈光下,踩著古老的裁縫車為全家人做衣服,老式的裁縫車需要手腳並用,邊踩會邊發出聲音,這台車可說是媽媽的嫁妝,聽媽說起嫁妝,眼眶總泛著淚光,爸媽結婚時因爸為朋友作保被倒債,所以媽把私房錢都給爸還債,沒辦法買很多嫁妝,唯一最值錢的就是這台裁縫車,算是媽媽的寶貝。

  年輕時媽媽是時髦的上班族,喜歡裁縫的她,也常參考雜誌為自己縫製出一套套的衣服,翻著媽和幾位閨中好友出遊的照片,穿著剪裁合宜的連身洋裝,燙著捲髮戴著墨鏡的模樣,好像電影明星。婚後辭去工作,跟爸爸搬到台北居住,隨著三個小孩的出世,生活重心全放在兒女身上,製作的衣服也換成了童裝,偶爾才幫自己做幾件家居服穿,而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兒,製作我的衣裳成了她揮灑創作的空間與寄託,我像個小公主般,常常有新衣服穿。可我小時卻像男生一般頑皮,常跟著兄弟去打棒球,總把媽媽辛苦做的衣服弄得髒兮兮,讓她很頭痛也很不捨。


  我高中時,媽為了貼補家用,又添購了一台電動裁縫車。從此,舊裁縫車就功成身退了,但仍被珍藏在家中角落,捨不得丟掉,我笑說:「未來這車可作為傳家寶了」。因為它曾陪伴媽媽從少女到年老,也帶給我許多成長的回憶!

 


 

在傷痛中成長的城市-廣島和平記旅

圖、文/娜小比 讀者

 

   1945年8月6日,美軍的一顆原子彈在廣島市上空投下,突來的震撼,讓這個城市瞬間毀了大半……。70年來,廣島用整個城市在記憶那段過往,全民用所有的心力去撫平傷痛,宣揚和平,踏上這個城市,感受到的不是仇恨、怨懟,而是與日本其他城市一樣的禮貌還有『平和』。

  或許廣島不是一般人會去日本旅遊的首選,既沒有東京的城市化、也沒有京都的古城風味,更不像北海道可以看雪賞花……,好像除了原子彈之外,也沒什麼特別的了。我在決定去廣島之前也是這樣的想法,也找了很多的旅遊書參考,發現似乎周邊的景點更吸引我,例如世界遺產嚴島神社、岩國等等,但實際踏上廣島之後發現,這個城市有其他日本城市沒有的平靜,而且廣大又便利的路面電車網,方便了自助旅行的我們。

  廣島市區的首站就是和平紀念園區,這個園區最令人震撼的一棟建築物,就是「原爆圓頂」(當年原子彈投下時的一棟半毀建築),它的存在證實了原子彈的毀滅,當地的志工每天在圓頂的週邊,擺上各國語言版本的簡介,看見外國遊客,能用簡單的英文述說戰爭的歷史及宣揚和平的理念,令人佩服當地志工夥伴的用心;園區的另一端是「原爆資料館」,館內展示著廣島這個城市的原子彈記憶,原子彈爆炸的當時,生命是多麼脆弱,血淋淋的呈現在遊客的面前,儘管只是模擬的情境,但透過一個個櫥窗展現出來的遺物,還是能感受到沈重的氛圍,展區內多位志工定點式的為遊客解說場景,透過文字與燈光的營造,也不難想像當時的情況。而我在另一棟「原爆死歿者紀念館」中看到當地政府對保存生命故事的用心,影音展廳正好展出一個大戰當時的老師,收集了近三十位中、小學生的作文,內容描寫他們是如何看著原子彈奪走致愛家人的親身經歷,文字的描寫相當真切。多年之後,這些作文被集結成冊,還以圖畫的方式製作成動畫,也找來配音錄製成有聲書,讓每篇文章以多種不同的樣式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這就是庶民口述歷史的展現,連日文不是很好的我都能藉由有聲書感受到作者對戰爭的害怕及失去親人的切身之痛,或許是接觸了一年臺灣故事島的緣故,對這種為了保存一段歷史記憶,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經營,特別有感。

  結束了一上午的和平朝聖之旅,我們順路走到距離教堂不遠的「縮景園」,這是廣島地區的名園,就算什麼事情都不做,只是靜靜的待在某一個角落發呆,也是相當的愜意,儘管外頭有些寒風刺骨,但我們一行人還是學著日本人在長凳上、在涼亭裡賞景,享受冬日的悠閒,這樣走走停停,前一秒還有冬日短照的庭園,突然,飄雪了,一朵朵雪白的飄散在園內,慢慢的堆積在長椅上、樹梢、路上,不過幾分鐘的光景,縮景園已經成了一座雪白世界……

  這個下午,我們初遇廣島的第一場大雪,在漫天飛雪中往廣島城前進,也巧遇新年的寺廟參拜,體驗不同的新年文化,晚上在銀白的雪世界中欣賞新年燈會,浪漫的結束這一天的知性與感性之旅。
            原爆紀念圓頂。

 
點燈‧迎春‧鬧元宵-把握最後展期賞燈囉!
文 / 黃秋萍 推廣輔導組

展覽日期:104年2月6日至3月9日 (2月18日至2月23日春節休館)
展覽地點:本館美藝堂

  臺灣燈會為國人的重要節慶活動,每年由不同縣市舉辦,配合生肖、結合地方特色,規劃不同的燈區主題,吸引大批觀光人潮共襄盛舉。民眾興高采烈前往,卻免不了在戶外吹風受寒,在茫茫人海中摩肩擦踵;想看大型主燈?在永遠散不去的人潮中,往往只能驚鴻一瞥。今年,您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快把握最後展期,來本館參觀「點亮藝盞燈-104年新年特展」。

  「點亮藝盞燈-104年新年特展」在2月7日熱鬧開幕,本館陳秘書惠姝與藝術家蕭在淦老師、邱創定老師、林朝欽老師以及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一同啟動點燈儀式開關,象徵點亮燈火,拉開燈節序幕。開幕式中陳秘書惠姝說道:「非常榮幸邀請這麼多位老師共襄盛舉,讓傳統花燈與創意燈籠、互動科技藝術齊聚一堂,讓這次以燈籠為主題的新年特展更加豐富。」邱創定老師則表示自己擅長的是剪紙花燈,致力於民間手工藝推廣的他,更不藏私地表示他的花燈、剪紙作品都能在網站上搜尋得到,歡迎大家上網仔細瀏覽。林朝欽老師客氣地笑言自己是半路出家,公務員退休後一頭栽進創意燈籠的世界,沒想到此次竟能與多位國寶級大師一起展出,感謝大家的肯定。此外,林老師更為這次展出設計製作了直徑150公分的4層薄紗燈籠,取名為〈事事如意圓圓滿滿〉祝福與會貴賓新年如意。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賴雯淑教授則說明:「此次的光影互動藝術裝置是以『春天』的意象出發,民眾可與裝置內懸掛的三個主球互動,推動大球後即能觸動周邊小球搖動及光影變化,呈現色彩斑斕、春光搖曳的視覺效果。」清華大學電機系感知應用研發團隊的碩士生鍾國君表示:「歡迎大家與作品互動,觸摸作品,感受作品給予的回饋。」負責作品音效配樂的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的博士生陳宜惠則說道:「這次作品的音效不只是在裝置隔間內聽得到,而是整個展場都播放他們設計運算的配樂,期待與展場內其他傳統燈籠搭配起來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視覺、聽覺效果。」
  當日更邀請50位民眾一起彩繪燈籠,現場大朋友、小朋友無不興奮地拿起畫筆塗鴉,無論是畫上應景生肖小羊圖案、或是花朵圖騰,也有人將藍色燈籠畫上企鵝圖案,皆非常有創意,活動結束後工作人員將這些彩繪燈籠作品懸掛於展場外的走廊,有了這些燈籠妝點會場,為展覽畫龍點睛!

  還沒來看展的朋友,趕快把握展出時間,一探燈節魅力。此次展出的作品《九鯉化龍》,作工相當繁複、精巧,是由高齡88歲的蕭在淦老師全手工製作,點燈後更加栩栩如生。當然,本館的燈節不只有花燈作品!來自基隆的邱創定老師,以中國結裝飾傳統燈籠,裱貼具光澤感的絨布,再加上自創一體成形的複折剪紙文字,使作品更加有可看性。苗栗竹南的張益銘老師則是帶來了三對傳達出濃濃的節慶喜氣的手繪燈籠,其骨架屬於可收闔的傘燈,或稱「福州燈」,是流行於臺灣北部的燈籠類型,與南部常見的不可收闔的筒形「泉州燈」大異其趣。而遠從宜蘭來到的林朝欽老師,則是帶給大家最環保、最創新的燈籠!無師自通的他,獨創專利接環,讓傳統燈籠搖身一變成為吊燈、甚至是花器、花瓶,而最吸睛的則是150公分的大型薄紗燈籠,讓參觀民眾無不駐足好好觀賞一番。

  除了賞燈,您還可以直接走進作品裏頭與作品互動!由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藝術團隊設計的《青搖‧春曳》光影藝術裝置,利用加速感測器、機械及半透薄紗的裝置,讓展場呈現趣味與動感,邀請觀眾體驗春光搖曳的感覺,在光影交織及音景環繞下,提早感受青春洋溢的春天,這個充滿生機與色彩的時節,也呼應了春節到了尾聲,元宵佳節的接近,一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最後,3場燈籠DIY講座熱烈報名中,名額有限,快把握機會製作自己的提燈,歡樂鬧元宵!今年燈節何處去?來新竹生活美學館就對了!活動報名請洽本館官方網站(http://www.nhclac.gov.tw)或03-5263176分機201黃小姐。

參與開幕式暨彩繪燈籠活動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畫的燈籠開心合影。

 


創意遊戲空間 玩弄.李白 徐成坤創作展
 

展覽日期:104年3月14日-3月25日
展覽地點:本館美藝堂


在此,李白已不是李白,李白是全部的詩。
在此,李白已不用平仄,李白是翻轉文字。
在此,李白請你動動手,李白讓你當李白。~徐成坤創作理念


  二十張海報與近五百個紙箱,運用標楷、仿宋、黑體、娃娃與顏真卿反白等五種字體呈現,將漢字的字體、書法臨帖九宮格紅色線條的概念,經由「創(創意)、遊(遊戲)、美(美感)、人(人性)」的遊戲形式,完成概念的創意發想。六面體的紙箱保留一面空白的設計,將「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觀念,融入遊戲過程,刺激參與者發揮更大的想像空間。

  徐成坤,金門縣人,目前為崇右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相關設計展展出。此次創作的「海報」與「紙箱」作品,兩者具有「平面與立體」之間轉化相屬的依附關係。作品從無到有的歷程,圍繞在教學與創作的雙軌道之間,從所學與反芻運用,將文字造型設計與空間智慧綜合統整。

  五百個紙箱所構成的整體群組型態,展現多元的藝術內容形式,從視覺與觸覺營造出創作者、作品與觀賞者三者之間的關係,讓觀賞者的身份,可以從被動轉換成主動參與的角色互換,並透過參與遊戲互動,重溫過往的中文詩詞學習經驗,進而引起視覺感官的共鳴。「玩弄.李白-徐成坤創作展」等您前來感受不一樣的互動式觀展經驗!

六面體的紙箱讓觀賞者可以透過遊戲互動,玩出中文趣味。

「樂齡」生活好自在 ~

2015玩味生活.生活美學系列講座 開始報名!

文/朱靜宜 推廣輔導組
講座日期:104年3月25日-4月29日(每週三晚上7-9時)
講座地點:本館二樓視聽室



近年來,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國人已正式步入高齡化社會,各種攸關年長者生活、健康、安全、休閒與學習的高齡福祉議題,成為各界重視與努力的目標。今年度本館特別針對樂齡族規劃系列主題,讓長輩們能提升生活的價值與品味,享有更精緻的生活,進而開創更有意義的銀髮人生,經營幸福生活,樂在高齡。
「2015玩味生活-生活美學系列講座」自3月25日起至4月29日每週三晚間7-9時於本館二樓視聽教室辦理,講座免費,即日起受理報名,每場次55人,額滿為止。首場由前台北醫學院臨床營養師巫雲英,將針對銀髮族如何攝取均衡的飲食營養及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作分享,詳細資訊請至本館網站http://www.nhclac.gov.tw-「藝文活動」內瀏覽。誠摰邀請各年齡層的朋友們,共同開創樂齡族的優質好生活!活動洽詢:03-523176轉205朱小姐。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