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文化部藝廊特展-「行之有年」 花東生活在文字以前
場次資料
場次 場地 參展藝術家

 


活動簡介
本次策展以回歸人與土地最初始的關係出發,天然材質、古老技藝和現代美感所帶來的文化行動,花東在地文化工作者在時代更迭中,詮釋簡樸生活中人與工具的更替表現,同時也帶入花東地區仍舊堅持傳統工藝保存的相關工作者的介紹,以及新生代投入文化循跡的方法,喚起內在追尋對行之有年的樸實生活與價值。
活動內容介紹

「行之有年」 花東生活在文字以前 文化部藝廊328日開展

本次特展藉著土地、技藝、傳承、再生等議題,特別邀請噶瑪蘭族傳統香蕉絲織布人間國寶嚴玉英藝師、臺東樸素藝術家生活布藝創作張蘭芳女士、太巴塱傳統阿美陶文化保存者-李玉英女士等資深文化藝師,帶領在花東之間的文化工作者,共同詮釋在沒有文字以前,孕育出行之有年的花東生活風貌。

 

除了資深文化藝師外,現場也展出12位花東在地文化工作者工藝作品,如積極投入在地自然素材與古老手藝的傳承與研發創作的藝術家杜瓦克.都耀和陳淑燕老師,四手交織傳統與現代的生活;花蓮七腳川的阿美族人李玟慧,從一件家藏服開始循跡,延續傳統婦女群聚共作的女仕女事的文化價值;父傳子承延續山林技藝的拉日革安工坊林嘉倫;青銀相傳的獨樹依織樹皮創作者林戎依,承習阿美族沈太木頭目打樹成衣的傳統技藝與環境知識;推動為孩子作一件文化的衣裳的林賢華,以傳統針繡技藝梳理過去描述針繡的族語形容用詞;達尼芙工作室的胡淑玲則以織布的技藝,詮釋布農女性書寫記事,傳遞氏族的符碼;拿鞘的劉大衛與林駿逸2人能力相伴的方式,善用檳榔葉鞘素材特性創造美感;森川工藝聚落的洪啟榮,以木作物品,實踐過去生活循環利用的文化價值。

 

開幕當天邀請獲金曲獎的南王部落-昊恩,吟唱生活民謠的歌聲與在地藝師現場解說,進行部落交流、傳承經驗對談,並有一場太巴塱阿美陶珠文化體驗;另一場於6月30日辦理生活鏡文化體驗活動,讓參與者在特展中,感受花東行之有年的文化涵養與自然生活推動薪傳的力量,活動報名詳情請見臺東生活美學館臉書粉絲專頁公告。

 

活動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