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of Sessions | Registration Period | Venue | Attendance Limit |
---|---|---|---|
「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藝術家論壇
2023/12/03 09:00 ~ 2023/12/03 16:50 |
2023/11/15 14:00 ~ 2023/12/02 12:00 |
演講廳Auditorium | 200 |
- Contact Us : 04-23723552*348 林小姐
簡介
在現今世界戰亂日益加劇,氣候異常所導致的環境問題、疾病流行等不安的氛圍下,「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展覽從「地緣詩性」一詞出發,透過當代藝術的視野,重新檢視東亞與東南亞於二戰後的地緣政治的物質情狀。參展藝術家嘗試以多面向的藝術創造重組空間地理和歷史片段,思考亞洲領土空間統治的生產與權力結構,和國族、區域、中心與邊陲等國際政經關係,以及個體與國家之間的連結。在藝術的創造性詩學實踐下,解套亞洲既有的地緣政經情狀與意識形態,進而讓藝術擁有另類的政治潛能,引發觀看亞洲不同視角的可能性。
為進一步探討當代藝術於東亞與東南亞各地的歷史文化、地緣政治脈絡中的獨特觀點與表現方式,本論壇邀請三位策展人派屈克.佛洛雷斯(Patrick Flores)、金聖淵(Kim Seong-Youn)、謝佩君(Hsieh Pei-Chun)闡述自身策展概念,並從展覽四個子題:「信號」、「世界」、「深時」、「歷史」組構三場座談,策展人分別與十一位參展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交流與對談,交織討論藝術如何回應關於地理空間、移動形式、自然變異、權力運作對人與自然的影響等種種議題。
第一場:藝術重組空間地理的創造性詩學
探討當代藝術實踐如何在亞洲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關係下形塑所處的空間,衍生具獨特意涵的創造性詩學。藝術家亦從信號溝通技術進行各種實踐與抵抗,探索科學理性之外的不同存在形式與生命經驗。
第二場:從邊界的浮動軌跡看藝術的動能
藝術家以藝術為媒介,檢視世界的邊界在人類與自然的互動、政經情況變異下的浮動軌跡,以及二戰後和殖民主義對亞洲所產生的各種矛盾與影響,進而觀看藝術在不斷變化的國際情勢與移動形式之間,建立個人與社群的連結情誼,展現另類政治動能與自主性。
第三場:環境變異下的藝術觀察與再創造
藝術家從個人的視觸覺感官記憶與情感出發,運用歷史檔案,場址重建等表現方式,關照環境間的變異,重探戰後歷史遺留物以及自然與人類活動的交織,推測出另一種世界的觀察視角。
議程表
9:30~9:55 |
報到、領取資料 |
9:55~10:00 |
開幕致詞 陳貺怡(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
時 間 |
議 程 |
10:00~11:00 |
「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策展觀點 |
11:00~12:30 |
第一場 「藝術重組空間地理的創造性詩學」 |
12:30~13:30 |
午休 |
13:30~14:50 |
第二場 「從邊界的浮動軌跡看藝術的動能」 |
14:50~15:00 |
休 息 |
15:00~16:20 |
第三場 「環境變異下的藝術觀察與再創造」 |
16:20~16:50 |
綜合座談(在場與會者) |
*本論壇提供中英韓同步口譯
*本論壇提供公教人員研習時數證明
國立臺灣美術館網站活動報名系統個資告知暨同意條款 |
||||||||||
當您登入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稱本館)網站進行活動報名時,您同意以下內容並於勾選同意後進行下一步。您瞭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