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Session Information
Number of Sessions Venue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googleMap連結 演講廳Auditorium

 


Event Details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宗旨:

        隨著全球化議題的不斷擴展,藝術史在當代評述環境中,如何建構自身的多元方法與視點,跳脫霸權思想或中心主義,已成為當務之急。西方當代策展勃興於1980年代後期,展覽作為構築藝術史「第一現場」的平台,更能多方連結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等不同脈絡,成為重構、批判、補綴後者的重要機制,並形成一種跨越文化、族裔、階級或地域的複合學科概念。解嚴之後,歷經多重殖民經驗的臺灣社會,亟思透過本土化或藉由與亞洲的重新連結,形塑自身的「文化主體性」,以挑戰政治統治、國族意識及社會禁忌等的展覽議題,因應而出。策展,儼然成為再現藝術史最具行動性與批判力的書寫媒介。透過論述或實踐的不同取徑,本次大會主題之設定,希望喚起研究者對1990年代以來臺灣策展史與藝術史共構關係討論的重視,同時,藉此檢視策展作為建構藝術史的方法,形構何種主體文化論述?反映何種當代社會現實?開拓何種跨學科的學術視野?……等問題。

 

辦理方式:

  本年度學術研討會由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華梵大學合作,針對臺灣美術史在地與多元面向之相關議題,共同規劃三個主題:「跨文化與世代差異」、「藝術批評與臺灣藝術史」、「臺灣藝術史中的人、事、物」,探討當前臺灣的藝術論述與實踐中的開展,例如臺灣美術史研究、策展與創作實踐等,建構置放在當代的全球化語境,逐漸展現出臺灣特有的藝術特質與價值。

  此次研討會透過公開徵稿形式實施,經審查通過之論文,邀請於研討會當日以簡報方式發表,並於研討會兩日各安排一場專題演講。

 

研討會內容:

      本學術研討會針對全球化與美術史相關議題,規劃以下三個主題:

 

一、大會主題:跨文化與世代差異

二、附加主題:藝術批評與臺灣藝術史

三、一般主題:臺灣藝術史的人、事、物

 

大會主題的設定試圖觀照當今世界融合多元文化、跨文化經驗環境日益普及,異文化的接觸日趨頻繁,而跨文化以「跨」(inter)作為字首,意謂彼此之間須互相溝通,重視彼此的交流與互動,強調需要積極地面對差異,以及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與滋長,將文化間的互動關係理解成「包容」而非「排斥」。此一過程勢必會遭遇不同族裔、族群或世代間文化差異與各持己見的問題,如何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文化與尊重世代之間差異,是現今研究者必須採取新的角度來檢視文化與認同各世代間的差異,此時就需要發展出新的研究策略,使得參與文明對話的所有角色均能了解並欣賞這些差異。本大會主題以「跨文化」與「世代差異」的思辨,列舉相關議題如下,以供參考:

1.藝術家和策展人透過跨域創作實踐與跨界展覽規劃,展現其面對當今跨領域、跨族裔與跨國際的世界趨勢,究竟對於臺灣藝術史研究、策展與創作實踐具有什麼意義?

 2.培養認同各種跨文化的涵養需要較長時間,從地方與教學現場的觀察,具有何種時代、世代或地域性的發展與差異?

 3.探討國內外雙年展、三年展或跨國展覽形式裡,在藝術史進展的脈絡中,如何體現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尊重各文化主體性與殊異性?

 

專題演講(一)認識論的思辨與流變中的臺灣藝術史

講者:劉俊蘭

 

專題演講(二)「大全集時代」台灣美術史研究的新展望—策展視角再見陳澄波

講者:白適銘

 

研討會辦理單位、舉辦日期及地點: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華梵大學、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

日期:112年11月25日(週六)~11月26日(週日)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演講廳(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2號)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議程

時間

11月25日(六)

時間

11月26日(日)

09:00-

09:30

報到

09:30-

10:00

報到

09:30-

10:00

開幕式:陳貺怡 館長

貴賓致詞:

華梵大學 林從一 校長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 理事長

10:00-

11:00

專題演講一 

主持人黃智陽 理事長

演講者劉俊蘭 教授

講  題:認識論的思辨與流變中的臺灣藝術史

10:00-

11:00

專題演講二

主持人廖仁義 教授

演講者白適銘 榮譽理事長

講  題:「大全集時代」台灣美術史研究的新展望—策展視角再見陳澄波

11:00-

12:00

場次一

主持人 廖新田 榮譽理事長

發表人/發表題目

余青勳/

翁崑德日記中的自我建構

 

蕭楷競/2023年「春源畫室」展覽策劃實踐—以品牌形象、聲響與空間感作為文化再現的新途徑

評論人:林以珞 理事

11:00-

12:00

場次五

主持人 姜麗華 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黃盟欽/科技跨域策展中的身體技術-以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超限社會」展覽為例

 

李泳麒/ Digital Curating and Disobedient Imageries 

評論人:邱誌勇 教授

12:00-

13:30

午休 (1小時30分鐘)

12:00-

13:30

午休 (1小時30分鐘)

13:30-

14:30

場次二

主持人賴明珠 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凌春玉/臺灣河川美術圖像與記憶 ―蕭如松頭前溪風景畫研究

陳美靜/凝望海拔2663M:嘉義塔山主題風景畫的今昔演譯與當代詮釋

評論人:邱琳婷 教授

13:30-

14:30

場次六

主持人李思賢 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蕭秀玟/以山水意象探討臺灣水墨中的當代詮釋

劉育仁/探討蔡佳葳作品中書寫的儀式性意義與書法作為觀念藝術的跨領域及解轄域化

評論人:龔詩文 教授

14:30-

15:30

場次三

主持人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林建成/探索臺灣南島語族的美感經驗:策展中連結史前、跨越族群的對話

黃銘樂/策展對比性空間:以奧奎.恩威佐的策展重探藝術地理學的挑戰及其超越

評論人:董維琇 教授

14:30-

15:30

場次七

主持人曾鈺涓 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洪鈞元/臺灣錄像藝術的「家—系譜」編撰—是鄉愁與思念還是創傷的修復?

彭康家/菌絲體作為當代策展—鄭淑麗影像的多重異質結盟的抵抗政治

評論人:呂筱渝 博士

15:30-

15:50

茶敘與休息時間 (20分鐘)

15:30-

15:50

茶敘與休息時間 (20分鐘)

15:50-

16:50

場次四

主持人鄭政誠 教授

發表人/發表題目

倪又安/向「土」偏移的論述先聲—論六○年代林惺嶽對「現代中國畫」之批判以及七○年代席德進臺灣民間藝術研究的時代意義

楊育睿/ Reconsidering Modernism through Weaving: The‘Bauhaus’and other Modernist Sources in Yen Shui-Longs Non-Dualism

評論人:李思賢 教授

15:50-

16:50

場次八

主持人蔡昭儀 組長

發表人/發表題目

蔡佩玲/多重視角的主體優越論:九○年代本土化論述的臺灣藝術主體

傅達仁/藝術季的在地性及檔案性:論綠島人權藝術季的策展方法

評論人:林振莖 副研究員

 

16:50-

17:10

閉幕式 (20分鐘)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議程--學者簡介 (依場次順序)

演講者

劉俊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教授、桃園市立美術館首任館長、

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

 

白適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館長、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

主持人

黃智陽

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美術與文創學系教授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長

 

廖仁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曾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廖新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賴明珠

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副教授

主持文化部111年度「臺灣藝術研究補助計畫」

 

盛  鎧

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教授兼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

 

鄭政誠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臺灣文化事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姜麗華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李思賢

東海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東海大學臺灣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曾鈺涓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

 

蔡昭儀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發展組組長、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召集人

評論人

林以珞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理事

 

邱琳婷

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秘書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董維琇

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

 

李思賢

東海大學美術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東海大學臺灣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邱誌勇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所長、藝術學院學士班主任

 

龔詩文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呂筱渝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博士、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秘書長

 

林振莖

國立臺灣美術館研究組副研究員、美術史研究者

發表人

余青勳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

 

蕭楷競

臺南市美術館展覽企劃部專員

 

凌春玉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博士、獨立研究員

 

陳美靜

高雄科技大學共同教育學院博雅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建成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黃銘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組碩士生

 

倪又安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助理教授

 

楊育睿

University of  York  Affiliated Researcher

 

黃盟欽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李泳麒

香港浸會大學創意藝術學院視覺藝術院副教授

 

蕭秀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學、媒體藝術與藝術史組博士生

 

劉育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美學、媒體藝術與藝術史組博士生

 

洪鈞元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彭康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蔡佩玲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傅達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碩士生

議事規範:

一、專題演講主持:10分鐘。專題演講:50分鐘。

二、論文主持:每位發表者5分鐘。論文發表(含議題發表):每位發表者20分鐘。論文評論:每位發表者5分鐘。

三、按鈴提醒:發表結束前3分鐘1聲及發表時間結束2聲。評論結束前3分鐘1聲及評論結束2聲。

四、會前請關閉手機或調整為震動模式。

五、會場內禁止飲食。

六、未經大會同意,請勿攝影或錄音。

七、參與學員請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未遵守者請勿進入會場。現場防疫措施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文化部相關規範實施。現場防疫措施如有任何更新,將滾動式公告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官網。

八、主辦單位保有研討會內容更動之權利,以發表當日公布為準。

報名注意事項:

  • 歡迎有興趣之民眾免費報名參加,開放名額為180位。正取者名單,將於報名截止後三天內公告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官網,並以電子郵件寄送錄取與否通知。網路報名若未額滿,則開放當日現場民眾報名。
  • 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112年11月18日(六)止。
  • 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本研討會提供學習認證時數。
  • 來館交通資訊請見https://www.ntmofa.gov.tw/content_1032.html
  • 本活動不提供免費停車,開車者請就近利用本館週邊收費停車場。
  • 本次研討會提供午餐;但當日現場報名之民眾,恕不提供午餐。
  • 若因疫情影響造成活動時間或形式異動,將滾動式公告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及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官網,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本計畫經核定後實施,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之。
  • 本研討會聯絡及議程相關事項,敬請查閱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最新公告事項或email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twahaservice@gmail.com 楊助理。
  • 研討會報名連結:https://pse.is/5ce8qg  

報名個資聲明:

為落實個人資料之保護,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8條規定進行蒐集前之告知:

一、蒐集之目的:統計報名人數、活動通知、製作簽到名冊、分析參與者背景等活動相關作業。

二、蒐集之個人資料類別:包含姓名、性別、單位/學校、職稱、聯絡電話、電子信箱等。

三、個人資料之權利:您可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3條規定,請求查詢或閱覽、請求製給複製本、請求補充或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請求刪除個資等權利。

四、您若不願意提供真實且正確完整的個人資料,將可能導致無法成功報名此次活動或登錄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時數。

五、主辦單位將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妥善保管資料,不會將這些資料提供第三人或挪為他用;您所提供之資料於本研討會結束後二個月內將自動刪除。

六、若您同意以上條款,再進行報名動作(報名完畢後,代表您已閱畢本次活動報名之個資告知事項,並同意主辦單位在上述蒐集之目的範圍內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Related Links

Download(s)
Attachment(s) Description of Attachment(s)
研討會簡章含議程表 研討會簡章含議程表
報名錄取學員名單公告 報名錄取學員名單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