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 of Sessions | Venue |
---|---|
兒藝基地「星期三下午的表藝課」(Exploring Performing Arts Wednesdays) | 互動體驗空間(Art + Play Space) |
- Contact Us : 分機:328
「星期三下午的表藝課」開課囉!但是…這堂課我們不在教室裡上課,我們要在美術館裡噴發表演細胞!
「甚麼樣的表演呢?是唱歌跳舞那種嗎?」
「當然不只!除了唱跳之外,我們還會一起開啟觀察力與想像力的世界喔!」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致力於鼓勵兒童自由探索身體和世界的尺度,邀請擅長和小朋友一起發現身體和空間趣味的「両両製造聚團」,跟大家一起開心地跳!有意識地跳!!
從今年5月起,每月單周三下午放學後,大小朋友一起到國美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的「互動體驗空間」玩吧!在這裡,我們準備了超多有趣的眼、耳、口、鼻、心的遊戲練習與創作體驗材料,等你來發揮創意和表達力!
報名資訊
- 依照「互動體驗空間」兒童入場方式進行預約,於入場時向現場服務櫃台登記參加即可。
- 參觀前14日開放預約,至遲於參觀前2日完成,預約點此。
- 參加對象:親子家庭觀眾、學習團體 (建議兒童年齡:國小1-3年級)
- 參加人數:共30位(建議每名兒童搭配1位陪伴者;或10人以下之團體,需搭配至少2名教師)
活動名稱 |
星期三下午的表藝課(Exploring Performing Arts Wednesdays) 每月2場次(固定單週星期三下午) |
|||
活動地點 |
「臺灣兒童藝術基地」互動體驗空間〈故事洞〉 |
|||
課程講師 |
両両製造聚團〈講師:左涵潔 + 表演藝術家〉 | |||
月份 |
活動流程 |
活動日期 |
單元主題 |
主題內容敘述 |
5-6月 |
15:00-15:30 互動體驗空間入場報到
15:30-15:50 暖身活動
15:50-16:15 主題遊戲
16:15-16:30 親子共創 |
5/01、5/15 6/05、6/19 |
食物、語言與我 |
我們說話、唱歌、吃飯、喝水都需要透過嘴吧,不管是發出聲音或是進到身體裡。嘴吧,是人很重要的一個器官與味覺的來源!在這個單元中,透過講師們的引導進行語言與聲音的遊戲,挖掘生活中食物與味覺的記憶,並轉化為一小段的肢體表演。 |
7-9月 |
7/03、7/17 8/07、8/21 9/04、9/18 |
自然、身體與我 |
自然環境中充滿著各種造型,從樹木花草到鳥蟲動物,有靜有動、有大有小,移動的方式跟速度也各異其趣;透過這個單元,我們睜大眼睛好好觀察自然中的各種現象,試著使用身體的各部位,來模擬、呈現出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
|
10-12月 |
10/02、10/16 11/06、11/20 12/04、12/18 |
色彩、情緒與我 |
你喜歡甚麼顏色呢?有哪些顏色讓你覺得開心?又有哪些顏色讓你覺得有些低落呢?從顏色我們能聯想到各種具體人事物,還有抽象的聲音與個性,也在色彩中,我們遇見各種不同的情緒,讓我們能更了解自己,讓好情緒常常出現! |
空間介紹
「互動體驗空間」的目標觀眾為0-10歲兒童與陪伴者(成人),你們可以是親子關係、代間關係、家庭關係,也可以是教學關係;大、小朋友一同參觀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經驗,「互動」是最重要的事喔!一起來這裡,與共同參訪的親朋友好或陌生朋友,用有趣的方式理解存在社會中的各種行動吧!
〈故事洞〉Cave of Stories
溝通=思考+傾聽+表達
故事,為了什麼?
同理地想、認真地聽、盡力地說,讓溝通順暢!
課程及講師介紹
「星期三下午的表藝課」
我們透過與外部專注於兒童美感教育的工作者合作,希望藉由不同的視角觀點,從國美館豐富的典藏作品中萃取靈感,跟著表演藝術家一起學習如何運用身體、表情、聲音等,和在此相遇的人相互溝通、表達彼此的想法,創造交流的機會,跟著我們一起用各種方式「找靈感」吧!
「両両製造聚團 Double & Cross Theater Group 」
両両製造集結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工作者,在劇場一直以不同職稱交叉合作。這一切,只為了能留在我們最熱愛的劇場之中。把對劇場的愛更加超展開,以更多面向與可能性的創作走進劇場,期待劇場作為對生活、社會與人對話的有機體。
両両製造聚團作為臺灣寶寶劇場的領頭羊,持續不斷地創作演出、舉辦親子工作坊與藝術營隊等活動,讓表演藝術與劇場演出成為親子家庭的新選擇;能夠在不同的場域持續發生,更代表著臺灣藝文政策與教育觀念的推進,讓幼齡族群不僅在家庭獲得良好的照顧.更有社會與國家資源的挹注,保護孩子們享受藝術以及參與藝術的權力。
左涵潔(團長/藝術總監)
2003年至2015年於臺南稻草人現代舞蹈團擔任舞者及編舞者。
2007年,投入劇場創作與製作的執行旅程。
2013年進入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兼任教師,於學年製作與畢業製作擔任行政與舞蹈指導老師。
2015年有了第一個小孩,開始帶著寶寶進出排練場與劇場一起工作。
2016年文化部藝術新秀補助,創作了寶寶劇場系列作品《我們需要一朵花》。
2018年獲得Contakids國際師資認證,於高雄總圖舉辦「寶寶劇場國際交流計畫」。
目前,將推廣規劃0-6歲的親子肢體互動演出及工作坊,作為個人的藝術實踐。
合作表演藝術家
薛詠之(音樂、聲響專長)
當代擊樂工作者,現為不二擊聲音製造所所長,以擊樂和聲響為出發點,嘗試各種實驗和結合,和各種不同藝術領域的人工作,戲劇、舞蹈、裝置、行為......等,透過合作,瞭解彼此的邏輯,找出共通的語言。
近年作品不二製作聲音裝置展《耳朵怪的聲林秘密基地》、《一個人的廟會》、《在兩個呼吸之間-聲音裝置展覽》;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薛詠之《柏拉圖的洞穴》;2023 彰化走讀藝術節實驗劇場《半線譜》、2024 高雄春天藝術節《寄聲之廟》等。
雙伊蓮(舞蹈專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六年一貫制,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畢。表演藝術領域的多元求學背景,讓表演具變化與多元風格。
近期作品曾參與臺北藝穗節、日本多曼南卡節、2017 衛武營童樂節、2017 草草戲劇節、臺灣打狗兒童藝術節等。幕後也曾參與重要活動,2016 傳藝金曲獎 舞監組、2017 歌仔吟唱頒獎典禮導演組等。
許琍琍(戲劇專長)
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導演組
古式北木樂團 主唱(創作)
表演藝術工作者
2023 愛丁堡藝穗節両両製造聚團《一字一世界》表演者
2023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呀呀叮咚之我是呀呀!》表演者
2022 新竹縣親子小戲節《Yes,PaPa!》表演者
古峰(戲劇與音樂專長)
演員、樂手、自由表演藝術工作者
主演短片《洞兩洞六》,榮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且入圍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
劇場及音樂作品包括:
2023 混域規劃X紅鼻子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怪盜、神判、綠珍珠》演員
2023 廣場ground X地下伏流 第一屆廣場之友同樂會 <林同學樂團> 鼓手
2022 北投小戲節X貪食德工作室《天亮前的那卡西》演員
2022 草草戲劇節 古式北木《呀呀叮咚》演員/歌、樂手/編曲
2022 華山親子表藝節 両両製造聚團 TYA系列《一字一世界》演員
2022新竹縣親子小戲節 古式北木《yes, papa! 》演員/歌、樂手/編曲
2022 貪食德工作室X黑白文化 《陰間條例 冥戰篇》演員
本活動為「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專案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