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izer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Ticket Details : 活動免費,須購票入館,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
- Available Services : 開放攝影、無線網路
✍️ 臺灣自然書寫工作坊(時長2.5小時)
透過延伸展覽內涵,林晏履老師透過引導學員感受自然之美,以自然書寫的教學互動,讓學員將美好的感受紀錄下來!並且感知對自然萬物的熱切與好奇!
STEP 1
展覽前導與內涵延伸:利用遊戲引發動機,介紹展覽畫家陳澄波的故事,並說明觀察任務。
STEP 2
展場觀察任務:展覽觀察任務,訓練觀察力及感受力,並蒐集寫作素材。
STEP3
口頭分享:分享自己&小組蒐集到的寫作材料。
STEP4
寫作技巧教學&引導寫作:將寫作材料搭配寫作技巧,創作專屬於工作坊學員,獨一無二的詩/散文!
⛰️ 講師: 林晏履/海外中文讀寫教育工作者、光是讀寫創辦人
⛰️ 對象:建議5-9年級學生,限定30人。
⛰️ 地點:鐵道部園區,廳舍2F多功能教室。
⛰️ 報名方式:本場次採網路報名,限定30人,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
(活動開始後逾時未報到者,視同放棄並開放遞補),將視現場情況開放候補。
⛰️ 場次:2/15(六)10:00-12:30、
⛰️ 注意事項:
1. 教室內禁止飲食、禁止使用閃光燈攝影及禁止使用自拍棒。
2. 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活動地點距離入口稍有距離,建議提前入館確保準時參與。
🎙️ 陳澄波地景臺語工作坊⸺讓陳澄波畫作透過哈佛名畫思考課啟動你的藝術創作力(時長2小時)
使用陳澄波創作「雲海」或「農家」,透過賞識思維的思考秉性「觀察與描述」中的思考路徑「名詞-形容詞-動詞」培養觀察的能力,奠基於觀察而創意發想出不同的描述詞彙,鼓勵集體創作、協力撰寫出新詩,以孩童的觀點詮釋作品呈現的意境和氛圍。
🎨 哈佛名畫思考課簡介 🎨 以「觀察與描述」的「名詞-形容詞-動詞」欣賞陳澄波作品 🎨 名詞:觀察畫作之後,將相關的名詞寫在便利貼上 🎨 形容詞:觀察畫作之後,將相關形容詞寫在便利貼上 🎨 動詞:觀察畫作之後,將相關形容詞寫在便利貼上 🔍 陳澄波是誰? 🔍 展覽中,陳澄波先生畫了哪些作品? 🎨 創作中,敬請期待 🎨 分享創作成果 |
🌊 講師: 李孟珊/臺灣台語路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部台語中高級認證
🌊 對象:7-10歲(建議親子一起參與、小孩亦可獨自參與,不接受成人單獨報名)。
🌊 地點:鐵道部園區,廳舍2F多功能教室。
🌊 報名方式:本場次採網路報名,限定30人(或12組親子),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
(活動開始後逾時未報到者,視同放棄並開放遞補),將視現場情況開放候補。
🌊 場次:3/22(六)10:00-12:00
🌊 注意事項:
1. 展場內禁止飲食、禁止使用閃光燈攝影及禁止使用自拍棒。
2. 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活動地點距離入口稍有距離,建議提前入館確保準時參與。
🖌️ 立體隧道書/藏在隧道裡的故事⸺以撕紙拚貼手法解構油畫(時長2.5小時)
延伸本展核心概念「三軸自然力」,由林文貞老師帶領學員,運用棉紙、色紙,甚至是隨手可得的廣告紙,以自然景緻為題材,進行撕貼畫的創作。
STEP 1
從展覽中找到創作靈感
1. 請在展場中找到一件我最喜歡的作品。 2. 寫下作品名稱。 3. 觀察重點:構圖、顏色、筆觸...(請拍照或錄影觀察的順序) 4. 我的發現!北回歸線、季風和黑潮和畫作的關係? 5. 分享 |
STEP 2
撕紙體驗+創作實作
1. 選一幅喜歡的畫作。 2. 四張A4雲彩紙製作立體結構。 3. 將平面畫作分出前中後,以層次方式表現,貼在結構上。 4. 用蠟筆模擬畫作油畫顏色和筆觸。 5. 完成立體的作品。 |
🍃 講師:林文貞(Cassie Lin)老師/國際刻畫藝術家、人間福報「藏在剪紙的故事」專欄圖文作者
🍃 對象:本課程需要操作繪圖及剪黏工具,建議10歲以上孩童及親子參與,活動上限30人。
🍃 地點:鐵道部園區,廳舍2F多功能教室。
🍃 報名方式:本場次採網路報名,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
(活動開始後逾時未報到者,視同放棄並開放遞補),將視現場情況開放候補。
🍃 場次:4/26(日)14:00-16:30、
🍃 注意事項:
1. 展場內禁止飲食、禁止使用閃光燈攝影及禁止使用自拍棒。
2. 活動前20分鐘開放報到,活動地點距離入口稍有距離,建議提前入館確保準時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