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izer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印證自然美
19世紀以來,隨著殖民版圖的競奪開發,以探索自然為骨幹的自然史也乘勢而起。在臺灣,與自然史相關的首件科學繪圖是英國植物學家威廉·傑克遜·胡克(William Jackson Hooker)分類學文獻中的「蓪草」繪圖。有關自然史研究,直至今日都還在不斷前進著。除了專業的學術文獻,科學繪圖也常被使用在各個出版社出版的圖鑑裡。當時博物學物種新發現,隨著印刷技術的純熟,圖像與資訊透過報紙、書籍開始大量散布全世界,成為科學知識傳遞的重要媒介。
福爾摩沙大發現
1862年,臺灣開港通商,對外開放,西方人在臺灣的活動因此漸趨活躍。水手、商人、軍官、外交官、醫師、探險家等乘著船隻,或路過或專程來到臺灣。其中亦不乏博物學家及「斜摃」博物學家,有些在臺灣的低、中海拔地區採集動、植物標本,並發表新發現的物種,有些則關注臺灣形形色色的風土民情,此時期最知名的代表之一就是斯文豪(Robert Swinhoe, 1836-1877),身為英國外交官的他在1860年來臺期間,為臺灣生物學帶來多項貢獻,同時他也將臺灣許多物種首次以現代學術角度嚴謹記錄並於國際發表,使世界認識更全面的自然臺灣。
本活動將以主題導覽結合學習單自行探索形式,帶領觀眾認識科學插畫及博物學家之踏查研究內容,受這座島嶼上令人驚豔的美好發現。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
對象:30名,建議國小中年級以上至成人(8/25場次為樂齡祖孫限定,年齡亦須符合中年級以上,參加者皆需報名)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20名、現場報名10名(活動前15分開放報名),活動報到處設於本館門廳黃虎旗前。
費用:活動免費,須憑當日門票參加。
辦法:
1.學員每人限索取1份活動學習單。
2.活動包含主題導覽+學習單探索,學習攤探索為學員自行操作。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業務,需蒐集報名者個人資料以便聯繫及通知,並將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善盡隱私權保護責任與義務,承諾以合理之技術及程序盡力保護報名人員之個人資料及隱私。報名者所提供之姓名、出生年月日、e-mail、職稱、聯絡電話及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本館將妥善保管與維護,並僅限於活動相關之個人身份識別、統計及學習認證資料登錄目的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