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izer : 臺灣文學基地(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2段27號)
-
Contact Us : 02-2327-9657
場次一∣愛與痛的再創造:文學與未知的療癒
2024.7.14 (Sun.) 15:00-17:00
張亦絢、楊佳嫻 對談
場次二∣小對話與大對話:邁向療癒的語言環境
2024.7.21 (Sun.) 15:00-17:00
張亦絢、洪明道 對談
文學策展人∣張亦絢
臺北木柵人。巴黎第三大學電影暨視聽研究所碩士。著有《愛的不久時》、《永別書》、《性意思史》(獲OpenBook年度好書)等。以「我討厭過的大人們」獲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FA電影欣賞》影評專欄「想不到的臺灣電影」作者。
與談作家∣楊佳嫻
高雄人,定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散文集《小火山群》、《以脆弱冶金》等,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最新出版為《刺與浪:跨世代台灣同志散文讀本》。
與談作家∣洪明道
台大醫學系畢業。一九九一年生,原高雄縣人。在小說和病歷中打滾,現為住院醫師及下班時間的寫作者。長期關注台灣文史、非類型小說的創作及評論。曾以《等路》獲得金鼎獎及台灣文學金典獎。
海馬打點滴:你有所不知的文學療癒
Seahorses and IV Drips: The Unseen Sides of Literary Healing
被海洋環繞的臺灣,早在清治時期就可找到關於海馬的記載,而海馬對下一代的溫柔看顧,就像文學常伴你我日常。國立臺灣文學館邀請小說家張亦絢以展覽思考「文學療癒」,邀你一起隨著海馬,讀那些「你有所不知的文學」,從點點滴滴中找回生命的節奏,看見療癒的可能!
文學的療癒性,雖然一向普遍,但又非計畫性、目標導向的——應該說,文學因為對自由的護衛與「差異」的尊重,以及現代文學對負面情緒,特有的肯認與再發現——保存了療癒的可能性。不直接、不知不覺地、陰錯陽差地,文學與療癒的關係,更常帶有朦朧性。
展覽自「病者皆前輩」開啟序章,以「變化」、「血肉」、「衝突」、「心願」等子題,瀏覽不同文學作品中對病痛的基本描述。進入「傷口開口說」則聚焦於在過往歷史中,與「社會受苦」相關,具有較高訴說難度的項目。持續對話是這一區的核心。張文環的短篇小說〈閹雞〉與「樂生療養院」議題,作為多種議題與歷史的沈積交錯,則獨立為區。最後來到「點點滴滴攏是thiànn-thàng」,除了解答海馬如何打點滴,也推薦大家利用臺灣文學基地的場所資源,就地療癒。
展覽日期∣2024.7.12(Fri.)-2025.2.2(Sun.)
展覽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 展覽廳
開放時間∣10:00-18:00 ( 週一休館 )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