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活動|《傷兵不在街頭》社會運動創傷寫作計畫(臺北)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場地 名額 講師
看見怪獸的眼睛——文學挖開的社運遺址和「戰廢品們」
日曆圖案 2022/05/21 15:00 ~ 2022/05/21 17:00
2022/05/10 08:00
~ 2022/05/20 18:00
googleMap連結 臺文基 繆思苑 20 林于玄、陳平浩
怪獸和它們的產地——結構與日常中顯現的社運傷口
日曆圖案 2022/05/29 15:00 ~ 2022/05/29 17:00
2022/05/10 08:00
~ 2022/05/28 18:00
googleMap連結 臺文基 繆思苑 20 林于玄、陳湘妤

 


活動簡介
為鼓勵臺灣文學與文化創作,並促進創作者與產業界媒合,特邀請入住「臺灣文學基地-繆思苑」的駐村作家舉辦活動,實現「看得見的作者」與「看得見的讀者」雙向交流。
活動內容介紹

《傷兵不在街頭》社會運動創傷寫作計畫

台灣現有文學作品中,少有針對「社運創傷經驗」進行書寫者。然而,「離開了街頭,告別了革命/生活才是無可迴避的戰役」,瞭解社會運動可以從集體開始,理解社會運動創傷卻必須從個人出發。 透過文學的眼睛,我們能夠看見走下街頭後社運參與者的複雜生命樣態。在故事之後,我們可以將其中的創傷,轉化為一道防護網,接住自己,接住曾經受過社運創傷的我們,以及未來將走上街頭的人們。

作家簡介:

著有詩集《換貓上場了》(斑馬線文庫)。就讀臺師大社教系,為「想像朋友寫作會」成員。以〈永別的記憶/技藝:張亦絢《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中的歷史書寫、創傷敘事與記憶政治〉獲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補助;《傷兵不在街頭:社會運動創傷系列創作計畫》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

講座|看見怪獸的眼睛—文學挖開的社運遺址和「戰廢品們」

當一場社會運動從「現場」變成「歷史」,街頭從「戰場」淪為「廢墟」,被記住的是什麼?而什麼成為了廢棄戰場中的剩餘、殘骸、等待清除的戰廢品?

當「廢墟」化作「平地」,文學如何將人帶回「現場」,挖開乾涸的土壤,看一看那些被遺留在原地的人們,看見那些和國家、體制、權力(更多時候是無以名狀的「什麼」)交手過的傷兵、戰廢品們身上的傷痕?

本場講座將由駐村作家林于玄和影評人陳平浩以「文學中的社運遺址、戰廢品和運動傷害」為主題進行對談。

對談人簡介:陳平浩,桃園台灣人,1980 年生。影評人,近年關注:電影作為藝術與技術,影像的政治,電影與當代藝術,台灣電影史重探。

時間:5/21(六)15:00-17:00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講師:林于玄、陳平浩

講座|怪獸和它們的產地—結構與日常中顯現的社運傷口

在「多元諮商心理模型」中,「多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並非獨立存在的,人顯現出的反應與情緒也並非獨立,反而是互動的。相較與古典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創傷是始於過去的因、乃結於今日的果,多元生態系統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社會,是互為因果的。

本場講座將由駐村作家林于玄和諮商心理師陳湘妤對談,分別從文學及創傷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觀看社會運動現場如何成為體制的縮影,生產出「怪獸」和「傷痕」,而人們如何談論它、認識它、書寫它,將「怪獸」和「傷痕」指認、置回。

對談人簡介:陳湘妤,現職為一名諮商心理師,同時也是一間科技公司的人資。處女座 A 型(據說這是有用的資訊)  。平日以臉書帳號陳乓乓活動,目前試圖在為錢賣命的生活與寫作、podcast、音樂之間平衡,簡而言之就是不務正業。

時間:5/29(日)15:00-17:00
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繆思苑
講師:林于玄、陳湘妤

報名資訊

1.於本平台線上報名。

2.活動開始前30分鐘開放報到入場。

 

報名須知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