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臺灣文學基地】紀念文協百年.跨界講座|文化精神百年發展:我們的音樂、影像、戲劇和文學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場地 名額 講師

 


活動簡介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滿百年的十月,也是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十八歲生日!「文學超進化」系列講座,就讓我們以「文化精神百年發展」為題,在音樂、戲劇、影像、及文學中,一起為豐富的臺灣文化喝采吧!
活動內容介紹

百年前的一九二零,是臺灣文化啟蒙的年代,也是臺灣新文學創生的年代
在壓抑的殖民地上,他們以熱情孵育我們的文化
在混亂、波折的困境中,他們持續堅定地耕耘

今年十月,臺灣文學基地超進化講座以「文化精神百年發展」為題
透過四場對談,與您一起回顧臺灣百年以來的文化發展
百年以來的臺灣文化,如何貢獻於世界文化之中
百年以來的文化人,如何碰撞、如何堅持,以生命描繪臺灣

 

文化精神百年發展:我們的音樂、影像、戲劇和文學
一、講座時間:10/23、24、30、31(六、日)下午15:00-17:00
二、講座地點:臺灣文學基地 創作坊
三、講座主題方向

10月23日(六)15:00-17:00
講題:曲盤裡的1930:流行音樂與文化啟蒙的年代
講師:謝金魚、洪芳怡 老師

10月24日(日)15:00-17:00
講題:前往思想與美學自由:臺灣的電影與攝影
講師:陳佳琦、蘇致亨 老師

10月30日(六)15:00-17:00
講題:愛你一百年:文協青年的劇場之愛
講師:周馥儀、石婉舜 老師

10月31日(日)15:00-17:00
講題:原來的我:族群文學與臺灣啟蒙年代
講師:孫大川、劉柳書琴 老師

 


講師簡介:

謝金魚 老師
歷史作家。致力於歷史普及的穿越者,一流的吐槽家、二流的美食家、三流的小說家跟不入流的史學家。什麼都讀,什麼都寫,相信歷史可以不無趣。
(謝金魚提供)

 

洪芳怡 老師
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於2013年取得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學位,並獲「思源人文社會科學博士論文獎」傳播類首獎。著作包括《上海流行音樂(1927-49):雜種文化美學與聽覺現代性的建立》、《天涯歌女:周璇與她的歌》、《曲盤開出一蕊花:戰前臺灣流行音樂讀本》等。從嚴肅音樂創作跨足學術研究,在早期臺語與華語唱片中流連忘返。現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研究員。臉書粉專:臺北一九三二;個人網站:lightwhisper.net。

(洪芳怡提供)

 

陳佳琦 老師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今藝術》採訪編輯、國立臺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臺灣博物館「臺灣攝影史綱」研究計畫小組成員。曾參與日本Art Bridge Institute「台灣與日本:超越時代與國界的民間寫真史研究計畫」。研究興趣為攝影史、當代視覺文化、文學思潮與紀錄片,評論文字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ACT》等,著有《臺灣攝影家——黃伯驥》(2017)。

(陳佳琦提供)

 

蘇致亨 老師
1990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博士班。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研究員、文化部首長幕僚。2021 年擔任國家人權博物館「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策展人,並在 BIOS monthly 開設「弄髒電影史」專欄。著有《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春山出版社,2020),本書榮獲 2020 年 Openbook 中文創作類年度好書獎、臺灣文學獎金典獎,並入圍 2021 年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研究圖書獎。聯絡信箱:chihheng.su@gmail.com

(蘇致亨提供)

 

周馥儀 老師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出生臺中清水,常被認為是彰化人。受勞動階層的父母親啟發,關心臺灣文化深耕、社會民主深化。高中求學至今,跟隨面向社會的臺灣文學前輩,成為文化行動者。從臺大政治系曲折走向成大臺灣文學所,以戒嚴時期臺灣民營廣播史研究取得博士學位。

(周馥儀提供)

 

石婉舜 老師
戲劇學者。1987年起參與河左岸、環墟等小劇場團體的演出製作,1988-1990年間加入周逸昌主持的零場121.25劇團。曾任《自由時代》等政論週刊採訪編輯、《表演藝術》雜誌企劃編輯,並曾參與國家電影資料館台語片搶救計畫。2010年以《搬演「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的劇場、現代化與主體型構》取得博士學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專長為台灣現代戲劇、劇場史學。著有《林摶秋》(2003)、《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2021)及〈高松豐次郎與台灣現代劇場的展開〉、〈尋歡作樂者的淚滴:戲院、歌仔戲與殖民地的觀眾〉等文散見各學術刊物。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孫大川 老師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卑南族人,族名Paelabang Danapan。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監察院副院長等職,現為總統府資政。創辦《山海文化》雙月刊、發起臺灣原住民筆會。著有《久久酒一次》(1991)、《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201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2010)等。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提供)

 

劉柳書琴 老師
臺灣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研究教師碩士學位班主任、圖書館副館長,並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美國德州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京都)、北京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等機構,擔任客座講學或短期研究。專長領域為台灣文學、「滿洲國」文學、台灣原住民文學、後殖民主義。中文專著有《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臺北:聯經,2009)、韓文專著有《식민지문학의 생태계 : 이중어체제 하의 타이완문학》(《殖民地文學的生態系:雙語體制下的臺灣文學》,首爾:亦樂,2012)。個人編著有《日治時期台灣文學辭典》(台北:聯經,2019)、《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台北:聯經,2018)、《戰爭與分界:「總力戰」下臺灣.韓國的主體重塑與文化政治》(台北:聯經,2011)。共同編著有《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新竹:清華大學,2006)、《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台北:播種者文化,2008)等,另有單篇論文30餘篇。

 

報名資訊

1、主辦單位保留講座及辦法異動、修改與變更之權利。

2、臺灣文學基地入園需進行體溫量測、實聯登記及手部消毒,敬請遵循現場防疫指引。

報名須知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