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絡資訊 : (02)2327-9657 #11
「創作手拉手,一起非虛構」寫作工作坊
一、參與人數:10-15人。
二、課程對象:有基礎寫作經驗,對非虛構寫作感興趣、並有志進行相關寫作者。
三、課程費用:免費。
四、課程時間:2020年10、11、12月週五下午15:00-17:00,共八堂課程。
課程須全程參與,如有特殊需求,請於課程前三日請假,缺席二次以上,將取消課程資格。
五、日程、主題及指定閱讀:
‧10月23日(五) 15:00-17:00
講題:成為非虛構作者的準備──我所知道的非虛構寫作
講師:莊瑞琳 老師(曾就讀臺大外文系、輔大大眾傳播研究所,歷任新新聞出版部編輯、自由時報高雄組記者、誠品報告編輯、時報出版人文科學線主編、衛城出版總編輯。現為春山出版總編輯。)
建議閱讀:
《無罪的罪人:迷霧中的校園女童性侵案》(2019,春山)
《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2020,春山)
《人類學活在我的眼睛與血管裡:從柬埔寨到中國,從「這裡」到「那裡」,一位人類學者的生命移動紀事》(2019,春山)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 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2016,麥田)
《冷血》(2009,遠流)
《改變人類醫療史的海拉》(2018,衛城)
《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2016,貓頭鷹)
《美國夢的悲劇:為何我們的進步運動總是遭到反撲?》(2019,衛城)
‧10月30日(五) 15:00-17:00
講題:創作者的第一堂田野課
講師:簡永達 老師(南投人,臺大新聞所畢。曾任《報導者》記者,現為獨立記者。2018年出版報導專書《廢墟少年》,獲選Openbook年度十大好書,對攝影亦有高度興趣,曾獲得2019年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現正努力用文字與影像說好故事,期待自己能在寫作中能兼具如社會學家的宏觀,以及人類學家的細膩。)
指定閱讀:
〈廢墟裡的少年──兩萬名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報導者》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報導者》
〈假日裡的國王──菲籍移工選美裡的隱蔽世界〉,《鏡週刊》
〈我在臺灣學抗爭──在台移工的公民課〉,《鏡週刊》
〈卻在他鄉築淨土──印尼移工淨灘團的故事〉,《鏡週刊》
‧11月6日(五) 15:00-17:00
講題:擺放的方式──談篇章的「經營」
講師:馬翊航 老師(臺東卑南族人,1982年生。池上成長,父親來自Kasavakan建和部落。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個人詩集《細軟》、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合著有《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百年降生:1900-2000台灣文學故事》。)
‧11月13日(五) 15:00-17:00
講題:你聞得到戰後電影院的味道嗎?──重建歷史現場的方法與難處
講師:蘇致亨 老師(1990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輔修戲劇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刊於《 Fa 電影欣賞》學術單元和《華語電影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等學術期刊,曾任瘋戲樂工作室原創音樂劇《臺灣有個好萊塢》歷史顧問,著有《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2020,春山出版)。聯絡信箱:chihheng.su@gmail.com。)
指定閱讀:《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2020,春山)第七章至結論(pp.239-397)
‧11月20日(五) 15:00-17:00
講題:從既蹲且跑的田野,暫時抵達《靜寂工人》
講師:魏明毅 老師(因為一直無法安坐在同一個位置上,工作總是移動在不同的城市與地方。鐘愛作為人類學學徒的身份,但仍泡在二十餘年的諮商工作裡。正嘗試成為一名民族誌的書寫者,盼望由「說」轉路╱跨徑到「寫」,以成為一名安靜的人。)
指定閱讀:《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2016,游擊文化)
‧12月4日(五)
15:00-16:00
講題:談《無法送達的遺書》──泰源事件的採訪與寫作歷程
講師:楊美紅 老師(臺灣臺南人,曾讀過臺大森林系、中文系,政大新聞所。曾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擅長小說、散文、評論等。擔任過多年記者,現為公務員。出版過《蛇樣年華》、《彈塗時光》、《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合著)、《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合著)。)
指定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2015,衛城)
《非虛構寫作指南:從構思、下筆到寫出風格,橫跨兩世紀,影響百萬人的寫作聖經》(2018,臉譜)
16:00-17:00 寫作綱要分享與回饋
學員需於11/27(五)前繳交1000字以上之非虛構寫作綱要予講師,並於12/4(五)進行3分鐘的分享。
楊美紅講師將於課程中給予寫作回饋。
‧12月11日(五) 15:00-17:00
講題:你朋友才不在乎你研究什麼——從知識密林走向文學幻境
講師:熊一蘋 老師(本名熊信淵,臺大臺文所碩士。大學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研究所時期嘗試自主發行,並接觸非虛構寫作,先後參與多部合輯作品。2020年將碩士論文以非虛構寫作方式改寫,出版第一本正式作品《我們的搖滾樂》。)
指定閱讀:《我們的搖滾樂》(2020,游擊文化)
建議閱讀:〈熱門、搖滾到民歌——臺灣青年的音樂世界(1950’s-1970’s)〉(2017,臺大臺文所碩士論文)
‧12月18日(五)
14:00-15:00
講題:從《終戰那一天》談非虛構寫作的引用、裁剪與轉化
講師:楊美紅 老師(臺灣臺南人,曾讀過臺大森林系、中文系,政大新聞所。曾獲得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擅長小說、散文、評論等。擔任過多年記者,現為公務員。出版過《蛇樣年華》、《彈塗時光》、《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合著)、《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合著)。)
指定閱讀:《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2017,衛城)
15:00-17:00
學員需於12/11(五)前繳交3000字以上之非虛構寫作草稿予講師,並於12/18(五)進行10分鐘的分享。
楊美紅講師將於課程中給予寫作回饋。
「創作手拉手,一起非虛構」寫作工作坊全系列共有八堂課程,須全程參與,不接受個別場次報名,意者請於首場次報名頁面填寫報名資訊。
請依實際情況填寫報名頁面中「我的創作歷程」(請以300字內作答)、「預期的非虛構寫作主題」(請以500字內作答)等欄位。報名人數如逾課程參與人數,將作為人工審核之篩選依據。
主辦單位保留講座及辦法異動、修改與變更之權利。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