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ganizer : 國立臺灣文學館
第2場活動|教師研習會:臺灣漢詩的教學應用
一、工作坊緣起與目的:
國立臺灣文學館歷時24年編纂完成《全臺詩》共82冊,已於2024年10月底正式發表,總計收錄1,009名詩人、逾18萬首詩作,為目前最完整的臺灣古典詩總集。另近年出版《貓奴容鼾睡》、《宴享醍醐味》等「臺灣漢詩系列繪讀本」,以及《臺灣漢詩三百首》等出版品,兼具趣味性與可讀性,為推廣臺灣文學及漢詩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本次工作坊擬以四個主題切入,探討臺灣漢詩在現代語文教學中的多元應用方式:
「臺灣漢詩導入AI教學之運用」:介紹ChatGPT、Canva與Suno等工具,示範如何將漢詩結合圖文設計與音樂生成,應用於數位語文教學。
「臺詩兒童繪本於國小語文教學之運用」:以「臺詩兒童繪本」為素材,設計結合端午節與詩文的教學活動,連結語詞學習與在地文化認識。
「作伙來吟臺灣漢詩」:說明吟唱的聲調與格律結構,並以實際吟誦引導參與者體會詩句節奏與台語語音的結合。
「撫膺一嘯彩虹橫—臺灣漢詩中的性別意識與詮釋」:以高中教材中女性詩人為例,介紹女性詩人書寫,從詩作中辨識性別觀點與文化轉變的表現方式。
期望藉由本次工作坊,促進校園師生、家長、社會大眾,及關心教育與臺灣文學之人士,加深對臺灣漢詩的認識與參與,進而體會其所承載的文化意義與文學價值。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承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二、工作坊時間:114年7月15日(二)上午9:00-下午5:10
三、工作坊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湯德章大道1號】
四、參與對象及名額:社會大眾,此活動開放80位名額,報名額滿為止(主辦單位保留最終決定權)。
五、報名日期:114年6月24日(二)10:00至7月9日(三)17:00止。
六、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當日開放現場報名,現場報名者恕不供餐。)
報名網址:
臺南大學活動報名系統https://reurl.cc/QYALRo
教師進修網https://www2.inservice.edu.tw/
上述三處可擇一報名。填寫報名資料不代表錄取,錄取名單將於 114 年7月11日(五)前將發送錄取通知,請留意電子郵件。
七、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為免費參加,毋需繳交費用。
2.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調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以電子郵件統一通知,恕不另行通知。
3.本次活動提供研習時數6小時,上午與下午皆需簽到,全程參與者方可核予時數。
4.本活動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師研習時數、臺南大學通識點數/師培點數,及臺灣文學館研習證明(提供電子檔)。須完成全程簽到始得核發時數。
7月15日活動議程
時間 |
7月15日講題 |
主講人 |
9:00-9:20 |
報到 |
|
9:20-9:40 |
開場致詞 |
|
9:40-11:10 |
場次一 |
吳育典 嘉義縣平林國小教師 |
臺灣漢詩導入AI教學之運用 |
||
11:20-12:50 |
場次二 |
黃鈺婷 臺南市永康區永康國小教師 |
臺詩兒童繪本於國小語文教學之運用 |
||
12:50-13:50 |
午餐 |
|
13:50-15:20 |
場次三 |
莊雅雯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
做伙來吟臺灣漢詩 |
||
15:20-15:40 |
茶敘 |
|
15:40-17:10 |
場次四 |
高毓莉 國立臺南二中國文教師 趙鴻中 國立臺南二中國文教師 兼任訓育組長 |
撫膺一嘯彩虹橫―― 臺灣漢詩中的性別意識與詮釋 |
||
17:10 |
結束 |
7月15日講綱
主題:臺灣漢詩導入AI教學之運用
摘要:本課程融合古典詩教學與當代數位科技,介紹機器學習與生成式AI如何模仿語言邏輯與創作風格,並說明其在教學上的應用方式。課程將示範如何運用ChatGPT協助學生理解詩句、延伸意境與仿作練習,強化語文表達與思辨能力。另結合Canva設計詩圖圖文,引導學生製作具視覺美感的詩作頁面,培養構圖與文字整合能力。最後透過Suno等AI音樂平台,嘗試將詩句轉換為音樂,強調聲韻之美與詩詞情境的結合。整體設計旨在拓展學生的漢詩學習方式,並提升其數位素養與語文創造力。
主題:臺詩兒童繪本於國小語文教學之運用
摘要:本課程以臺灣文學館出版的「臺詩兒童繪本系列」為教材,探索其於國小語文教學的應用方式。現行中學教材以唐詩為主,若能搭配臺詩繪本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有助於理解詩中意象與語詞,進而強化文化感受與語感能力。課程將選取繪本中的代表主題,並以端午節的象徵性食物「肉粽」與洪棄生台語漢詩〈詠鹽〉為核心素材,設計低、中、高年級跨域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鹽在飲食與文化中的角色,並藉由詩歌朗誦、詞語學習與視覺閱讀,增進學生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與親近感。
主題:做伙來吟臺灣漢詩
摘要:本課程聚焦於臺灣漢詩吟唱傳統,介紹其在聲韻、格律與節奏中的語文特色與審美意義。詩人透過吟誦,使詩句在聲音中展現情感與節奏層次,形成聲詩互動的美感經驗。吟唱為臺灣詩社的核心活動之一,也映現地方語音與文化記憶。課程將介紹台語文讀音、平仄聲調與對仗工整的聲律結構,說明吟唱在台語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潛力。透過聲音引導,學生可更具體掌握詩句的節奏與語義,認識臺灣早期的詩風與語言特色。
主題:撫膺一嘯彩虹橫――臺灣漢詩中的性別意識與詮釋
摘要:本課程以聯合國SDGs第五項「性別平等」為起點,結合高中國文教材中的臺灣漢詩選文,探討漢詩中的性別觀點與女性聲音。講題將聚焦張李德和、蔡旨禪與陳黃金川三位女性詩人,說明她們如何在臺灣古典詩壇中,突破傳統角色,展現女性自覺與主體書寫。課程以時間軸的方式逐層建構性別平等的視角,藉由詩歌閱讀與分析,引導學生辨識文學中的性別脈絡,培養思辨能力與多元視角。
第3場活動|主題工作坊:臺灣漢詩的旅遊書寫
一、工作坊緣起與目的:
國立臺灣文學館歷時24年編纂完成《全臺詩》共82冊,已於2024年10月底正式發表,總計收錄1,009名詩人、逾18萬首詩作,為目前最完整的臺灣古典詩總集。另同步建置「臺灣古典詩資料庫」,提供電子全文檢索功能,便利學術研究與教學應用。此外,近年出版之「臺灣漢詩系列繪讀本」、《臺灣漢詩三百首》等出版品,兼具可讀性與趣味性,為推廣臺灣文學及漢詩教育提供豐富資源。
本次工作坊擬以四個主題切入,探討詩人於詩作中所呈現的臺灣城市風景:
「探勝古招提:府城文人的佛寺參訪」:從文人在府城的「微旅行」出發,重新認識佛寺在近代社會中的文化角色與文學價值。
「讀漢詩遊臺中:打開城市的另一種風景」:從漢詩出發,走訪那些每天經過卻不曾用詩眼看過的街道、自然與人文風景。
「花東旅遊的臺灣漢詩資產」:用漢詩捕捉對花東的新鮮感觸,從花東知性之旅的角度,一探從前旅人筆下的花東。
「在詩句與鐵道之間,看見臺南的旅行記憶」:走進詩句與歷史的時光縫隙,一起閱讀一段從艱辛到便利、從務實到詩意的旅行文化變遷史。
期望藉由本次工作坊,引導校園師生與社會大眾閱讀詩中的地景書寫,深入體會臺灣各地的文化風貌與旅行記憶。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承辦單位: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二、工作坊時間:114年7月26日(六)上午9:00-下午5:10
三、工作坊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湯德章大道1號】
四、參與對象及名額:校園師生與對臺灣文學有興趣之社會大眾,此活動開放80位名額,報名額滿為止(主辦單位保留最終決定權)。
五、報名日期:114年6月24日(二)10:00至7月22日(二)17:00止。
六、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當日開放現場報名,現場報名者恕不供餐。)
報名網址:
臺南大學活動報名系統https://reurl.cc/yRNrAl
教師進修網https://www2.inservice.edu.tw/
上述三處可擇一報名。填寫報名資料不代表錄取,錄取名單將於 114 年7月24日(四)前將發送錄取通知,請留意電子郵件。
七、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為免費參加,毋需繳交費用。
2.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調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以電子郵件統一通知,恕不另行通知。
3.本次活動提供研習時數6小時,上午與下午皆需簽到,全程參與者方可核予時數。
4.本活動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師研習時數、臺南大學通識點數/師培點數,及臺灣文學館研習證明(提供電子檔)。須全程出席並完成簽到方可核發。
7月26日活動議程
時間 |
7月26日講題 |
主講人 |
9:00-9:20 |
報到 |
|
9:20-9:40 |
開場致詞 |
|
9:40-11:10 |
場次一 |
施懿琳 國立成功大學 中文系退休教授 |
探勝古招提:府城文人的佛寺參訪 |
||
11:20-12:50 |
場次二 |
余美玲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
讀漢詩遊臺中: 打開城市的另一種風景 |
||
12:50-13:50 |
午餐 |
|
13:50-15:20 |
場次三 |
吳東晟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花東旅遊的臺灣漢詩資產 |
||
15:20-15:40 |
茶敘 |
|
15:40-17:10 |
場次四 |
林麗美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
在詩句與鐵道之間, 看見臺南的旅行記憶 |
||
17:10 |
結束 |
7月26日講綱
主題:探勝古招提:府城文人的佛寺參訪
摘要:日治時期,府城文人在地的遊歷相當頻繁,足跡遍及寺廟、庭園、酒樓餐館與運河等地景,其中佛寺尤具文化意涵。本講題聚焦臺南四大古寺:彌陀寺、法華寺、竹溪寺與開元寺,探討文人如何透過漢詩文書寫,參與地方知識建構、形塑群體記憶。對府城文人而言,參訪佛寺並不僅止於宗教性的禮拜,也是深具文化意涵的活動:詩友雅集、文學競藝、修禊消閒、懷古憶舊、婚喪禮俗,乃至題壁、題聯、題碑、題畫等文學與藝術活動,皆於此間展開。隨著都市現代化、交通工具普及與市區改正等結構性轉變,文人對佛寺的書寫,在延續文化認同、凝聚詩社情誼與銘刻地方記憶方面,發揮了一定的功用。本講題從文人在府城的「微旅行」出發,重新認識佛寺在近代社會中的文化角色與文學價值。
主題:讀漢詩遊臺中:打開城市的另一種風景
摘要:如果古代詩人有IG,他們會怎麼打卡臺中?本講題將展開一場「讀詩遊臺中」的文化旅程,從漢詩出發,走訪那些每天經過卻不曾用詩眼看過的街道、自然與人文風景。臺中不只是現代的美食與文創基地,也是一座藏著詩句記憶的城市。從清代、日治到戰後,古典文人用漢詩書寫地方的風景與情感,這些詩不只是歷史的記錄,更是我們重新認識城市的文化導航系統,幫助我們重新看見城市的歷史肌理與情感紋路。無論你是文學愛好者、文化觀光迷,還是想用新的角度認識臺中,都歡迎一起來讀詩,穿越詩句,打開屬於這座城市的另一種風景。
主題:花東旅遊的臺灣漢詩資產
摘要:漢詩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在花東地區的出現相對較晚,其書寫內容也經歷了從模糊傳說到具體描寫的過程。花東地區的漢詩作者,或遷居花東,或短暫停留,用詩捕捉對花東的新鮮感觸。從花東旅遊的角度來審視臺灣漢詩,究竟有哪些豐富現代旅遊的遺產呢?如臺東知名的鐵花村,紀念胡適的父親胡鐵花,胡鐵花曾在臺東知州的任上留下什麼作品?日治時期臺北詩人李碩卿,專門為了旅遊花東寫了一整本的詩集《東臺遊草》,他所見識到的日治時期臺東,又有多少景點保留到現在?花蓮詩人駱香林,從臺北遷居花蓮,而成為新花蓮人,他又如何用詩描寫新故鄉、在島嶼邊緣有怎樣的取材?本講題擬從知性之旅的角度,一探從前旅人筆下的花東風景。
主題:在詩句與鐵道之間,看見臺南的旅行記憶
摘要:在鐵道尚未開通、交通尚不便捷的年代,臺南人是如何踏上旅途?臺灣的旅行文化,又是如何從「為了生存與職責」逐漸演變為「為了休閒與探索」?作為臺灣最具歷史厚度的古都,臺南總讓人聯想到老街、漫步與懷舊風情。然而,今日所稱的「老派」,在當時其實也曾代表時髦與現代。本講題回顧清領時期至日治初期的移動經驗,從牛車、轎子與徒步行走,到縱貫鐵路通車與旅館設施興起,旅行條件的轉變,也逐步改寫了城市風貌與旅人記憶。呼應臺南建城三百年,從詩句與歷史的時光縫隙穿入,閱讀一段從艱辛到便利、從務實到詩意的旅行文化變遷史。
相關活動|微型書法展:心托毫端:臺灣漢詩書法展
展出地點及時間|
•7/15、7/26|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國際會議廳場外
•9/8–9/19|國立臺南大學文薈樓1樓
•9/29–10/3|新北市樹林區桃子腳國民中小學
•10月上旬|宜蘭縣羅東鎮北成國民小學
•書法展免報名自由入場
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利用同意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遵守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並保障當事人之權利,謹依法告知下列事項,請您詳閱。
一、蒐集個人資料之目的
本館為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等相關業務,需蒐集活動報名者資料以便聯繫與通知。
二、蒐集個人資料之類別
姓名、身分證字號、電子信箱、聯絡電話/行動電話。
三、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與方式
期間:活動報名日起至活動結束後3個月內。
地區:中華民國境內。
對象:由本館自行利用。
方式:本館將透過數位檔案形式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
四、個人資料之提供
您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惟若拒絕提供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依各項服務需求提供您本人正確、最新及完整的個人資料,若您的個人資料有任何異動,請主動向本館申請更正。若您提供錯誤、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而損及您的相關權益,本館將不負相關賠償責任。填寫內容如有不雅,違反社會善良風俗,本館有權不予刊登或將您本人列入拒絕往來用戶名單。
五、個人資料之保密
本館將善盡個人資料保護之責,非經您本人同意不會自行修改、刪除或提供任何(或部份)個人資料及檔案。如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所致者,致您的個人資料被竊取、洩漏、竄改、遭其他侵害者,本館將於查明後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網站公告等方法,擇適當方式通知您。
六、當事人就個人資料得行使之權利
您可依個資法第三條規定,就本館保有您的個人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請求查詢或閱覽。
請求製給複製本。
請求補充或更正。
請求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請求刪除,惟因本館執行業務所必須者,本館得不依請求為之。
若您欲執行上述權利,或有任何建議指教,請與本館連繫,電子郵件:service@nmtl.gov.tw。
國立臺灣文學館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