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羽化的百步蛇─熊鷹講座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場地 名額 講師 報名 名單  
「羽」化的百步蛇─熊鷹講座
日曆圖案 2025/03/08 13:30 ~ 2025/03/08 16:00
2025/02/07 00:00
~ 2025/03/06 15:00
googleMap連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階梯教室 80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孫元勳特聘研究員 正取剩 23

 


活動簡介
本講座為臺史博辦理「教育部國教署114年度本土教育人才培育計畫」系列活動之一。歡迎對熊鷹生態及象徵的文化意涵感興趣的大眾報名參加,另提供現任教師研習時數2.5小時。
活動內容介紹

熊鷹是臺灣最壯碩的猛禽,翼展長可達160公分,體重可達3公斤,生性隱密,利用原始森林棲地,是食物鏈中的頂級消費者,在森林生態系扮演重要角色。因棲地喪失及獵捕壓力,全臺族群量約500對左右,是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熊鷹亞成鳥飛羽上的三角形斑與百步蛇斑紋相似,排灣族及魯凱族人將百步蛇視為祖靈或守護神,在傳說中熊鷹即為羽化的百步蛇。另根據學者胡台麗老師在來義鄉古樓村的田調,紀錄著排灣族人、百步蛇及熊鷹轉生的傳說。

臺史博「我走‧我尋:當代原住民族移動記事」特展中可見多處百步蛇圖騰,其中「從山裡來的魯凱人」單元中展示貴族婦女傳統服飾,羽飾即為熊鷹羽毛,而館藏中有日本時代排灣族頭目配戴熊鷹羽毛頭飾的照片。傳統上排灣及魯凱族配戴熊鷹羽毛象徵身分、榮耀,非「一般」人可配戴。但在傳統文化漸勢微下,羽飾規範鬆散,羽毛逐漸商品化,使得熊鷹遭受巨大的獵捕壓力。

孫元勳教授將由熊鷹與原住民族的關係切入,介紹近年研究的熊鷹生態、保育情形,以及期望減少熊鷹獵捕壓力而在部落推廣的仿真羽毛。

透過講座認識熊鷹及象徵的文化意涵,共感我們與臺灣這塊土地上所有原生物種共存、共好(aka永續)的重要性。

 

  • 講師: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孫元勳特聘研究員(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退休)
  • 時間:114年3月8日(週六) 13:30-16:00 (13:15-13:30報到)
  • 地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展示教育大樓階梯教室
  • 費用:免費
  • 備註:活動準時開始,敬請提前報到入座

 

報名須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以報名參加活動事由,向您蒐集個人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及本館個人資料保護政策要求,在您提供個人資料前,告知下列事項,敬請詳閱。
一、蒐集目的:為辦理本次活動之相關業務需求,包含活動行前通知、報到手續辦理與出席統計等業務,另將透過蒐集之資料,運用數據分析瞭解活動辦理效益與參加者輪廓,以利博物館未來活動屬性安排及經費分配。
二、本次活動所索取之個人資料包含得以辨識個人之姓名、電話、服務單位、行動電話與電子信箱。另數據分析係就蒐集之個人資料,以去識別化方式進行蒐集及分析,包含身分證字號(加密處理)、性別、出生年、縣市別、學歷。
三、本次活動所蒐集得以辨識個人之基本資料,僅提供本館內部於中華民國境內使用,使用期間為活動報名期間至活動結束後15天使用,另本次活動透過網路及實體紙本形式所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將於活動結束後30天內完成刪除與銷毀。
四、當事人可持本人證件親自至本館行使查詢或請求閱覽、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您的個人資料之權利。
五、不提供正確個人資料之權益影響:若您不提供正確之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寄送活動前通知等相關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