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2020【邊界島嶼 • 島嶼邊界】論壇
場次資料
場次 報名期間 名額 講師
2020【邊界島嶼 • 島嶼邊界】論壇
日曆圖案 ~
2020/11/25 17:00
~ 2020/12/04 17:00
40 洪伯邑、練聿修、蔡晏霖、鄭肇祺、石文誠、張已廉、唐佐欣、張子午、曾婉琳

 


活動內容介紹

【簡介】
此次論壇,我們談「邊界」與「島嶼」,重新想像與定義「臺灣」。「臺灣」成為某種邊界上的島嶼,有著不同的歷史地理因素與社會文化現象。「臺灣」的島嶼邊界又在哪裡?如何造就出異質多元的「臺灣」?


【議程】

時間

議程

09:00~09:30

報到

09:30~

開幕

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 組長)

09:30~11:10

第一場

【島嶼邊界

臺灣如何作為「邊界島嶼」?臺灣作為邊界島嶼的「島嶼邊界」又是什麼?

主持人

發表人

題目

與談人

石文誠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 副研究員)

洪伯邑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副教授)

練聿修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碩士)

「邊界島嶼」的「島嶼邊界」:臺灣的海鮮、冷凍技術與漁業

鄭肇祺

蔡晏霖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福壽螺來臺灣:一頁跨境物種交換史

洪伯邑

鄭肇祺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助理教授)

有機認證的「邊界」處境:中港臺之間的農漁知識流動

蔡晏霖

休息11:10-11:20

11:20-12:10

第二場

【研究討論:如何想像「臺灣」?】

 

洪伯邑

引言報告人

題目

石文誠

「臺灣」自古以來?歷史上的「臺灣」與「不是臺灣」

對談討論人:

洪伯邑

蔡晏霖

鄭肇祺

石文誠

如何想像與再定義「臺灣」?

「我是臺灣人」,這句話用來凝聚人心、在臺灣社會聽來幾乎沒有疑義,但「我是臺灣人」是否真具有凝聚共識的力量?對於臺灣本島以外的人是否具有同等力量?臺史博策劃「離人・離島」特展,主要的核心問題是處於當今社會的我們要如何想像與定義「 臺灣 」?當代的我們如何再去思考及鬆動目前對於「臺灣」可能逐漸定型化、排他式或自我隔離式的想像與論述,重新再去觀察今日臺灣社會已經長期衍生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實態及歷史文化現象,進而再去重新思考、想像與定義「 臺灣 」。

 

12:10~13:00

午餐

13:10~14:10

曾婉琳

臺史博的當代蒐藏與展示(論壇現場微展示)

14:30~16:20

第三場

【島內邊界:行動者與報導者的視角】

 

主持人

發表人

題目

曾婉琳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 研究助理)

張已廉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記者)

大林蒲居民的環境控訴

唐佐欣

(焦點事件記者、大觀社區自救會成員)

待騰空的地上物-大觀社區:第一線工作者的視角

張子午

(報導者The Reporter記者)

失樂園或集中營:重探現代精神醫療的暗影「龍發堂」

休息16:20-16:30

16:30~17:00

綜合座談

主持人:石文誠、曾婉琳

參與人:張已廉、唐佐欣、張子午

臺史博離島展策展團隊-趙小菁、胡佳君、王政中

報名資訊

1. 本活動將於12/7(一)中午12時前完成審核並寄發錄取通知。

2. 本活動不提供午餐餐盒。

3. 因應疫情緣故,會場內將採間隔座位,並請配合量測體溫以及配戴口罩,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報名須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以報名參加活動事由,向您蒐集個人資料,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及本館個人資料保護政策要求,在您提供個人資料前,告知下列事項,敬請詳閱。
一、蒐集目的:僅為辦理本次活動之相關業務需求,包含活動行前通知、報到手續辦理與出席統計等業務。
二、本次活動所索取之個人資料包含得以辨識個人之姓名、電話、服務單位、行動電話與電子信箱。
三、本次活動所蒐集之個人基本資料,僅提供本館內部於中華民國境內使用,使用期間為活動報名期間至活動結束後15天使用,另本次活動透過網路及實體紙本形式所蒐集、處理及利用您的個人資料,並於活動結束後30天內完成刪除與銷毀。
四、當事人可持本人證件親自至本館行使查詢或請求閱覽、製給複製本、補充或更正、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您的個人資料之權利。
五、不提供正確個人資料之權益影響:若您不提供正確之個人資料,本館將無法寄送活動前通知等相關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