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展覽活動
靈臺湛空明-傳統香文化展
展覽介紹

        香,物雖微而貴其氣味芳馨。中國用香的歷史久遠,漢代以前,用香的目的之一,常見貴族沐浴用香,以身上的香味來區別其社會級別地位;西漢時期,搭配受當時神仙思想影響所製作之型態精巧的專屬香具-「博山爐」,遂形成「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淩紫霞」的迷人薰香景象。到魏晉南北朝後,用香文化在早先的貴族薰香用途,以及道教的昇仙思想之外,又融入佛教焚香法事的觀念。隋唐時期,皇室和士族階級用香風氣極盛,不但以花草薰香、香木焚香,更出現用香材所營建的宮室;此外,在佛道二教推波助瀾下,民間也對用香開始了普遍的認識,這對往後宋元社會香文化的開展,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香文化鼎盛於宋元兩代。兩宋時期,「插花、品香、點(鬥)茶、掛畫」被稱為文人社交圈的「四般閒事」,與琴、棋、書、畫四藝並稱。宋代文人中,對於氣味品評最精妙者,莫過於有「香癖」之稱的北宋黃庭堅,嘗以「隱几香一炷,靈臺湛空明」點明品香之最高境界,認為品香的目的,不僅是氣味的分辨,而是對「香」從嗅覺器官的「知覺」,到思維上「觀想」的一種昇華,最終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味,物質活動轉化為心靈沉澱的一種過程。明代可謂傳統香學成熟期,當時的名士、僧道,無不競相修築「靜室」以「坐香」來「習靜」,利用「課香」作為勘驗學問、探究心性的手段和方法,品香諸法大抵具備。之後,明代中期至清初盛世,用香文化發展終臻於完備廣行。 
  

        及至現代,傳統香文化在臺灣延續並發展,隨著學者的研究、同好成立學會,香學研究逐漸成型。本館秉持藝術文化之推廣,特與中華東方香學研究會共同辦理此展。此展以中國歷代香文化演變為架構,香具為載體,輔以香席演儀的呈現,提供大眾認識和理解傳統香文化之特色。並且也藉此思考香之氣味於生活之助益,從敬天禮佛、除瘴避穢,朝向調和身心、淨心契道的內省境界,讓現代人體會古人鼻觀風雅間的思想與哲理,同時品嗅稍縱即逝的香氣藝術之美。

 

展覽資訊
場館地址 googleMap連結 國立歷史博物館
展出期間 2013/03/22 ~ 2013/05/05
  • 票價說明: 全票30元,半票、學生票1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