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
首頁 >活動明細
112年 「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

Event Information
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以下簡稱本館)自108年起辦理「藝術游擊」藝術家駐村活動,在不同的島嶼中,年輕藝術家進駐馬祖生活與創作,就如同游擊戰鬥一般,由藝術家擔任藝術傳播種子,突擊在地文化,也激發自己創作的不同可能性。
Event Details

今年活動邁入第5年,並首次配合連江縣政府主辦之「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辦理,將藝術島之策展主題納入徵選。期望利用駐村,藝術家能體驗在地文化並由異文化刺激反芻創作,實驗與創新;也經由藝術進駐,與在地社區互動並回饋,達到藝文交流。

駐村島嶼

第一梯(9月)

入駐藝術家

第二梯(10月)

入駐藝術家

北竿

羅嘉惠

陳衣往事

(平面繪畫,立體裝置,複合媒材)

9/1-9/28

彭一航

馬祖廟神踏查

(攝錄影、多媒體、電影影像藝術)

10/1-10/30

林瑩宣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平面繪畫,複合媒材)

9/1-9/30

吳沁頤

日日奇遇-日日相會 寫生游擊

(平面繪畫,複合媒材)

10/1-10/30

東莒

高菁穗

家族神話(複合媒材)

9/1-9/30

周暐恩

北島觀響

攝影+錄像+聲音(跨領域藝術)

10/1-10/26

西莒

黃亦中

用土地的石板記錄土地上的生活

(平面繪畫,複合媒材,文史調查)

9/1-9/30

唐藝庭

日常石基調

(複合媒材)

10/1-10/31

吳玶萭

每天來張馬祖籤

(跨領域)

9/1-9/30

柯幸均

福餘超級便利商店

(複合媒材)

10/1-10/31

>>藝術家介紹

9月

羅嘉惠

http://luochiahui.wix.com/louchiahi

多年來致力於平面繪畫和場域裝置創作。作品常通過材料本身的語彙,呈現方式以複合媒材的空間裝置為主,藉此喚起觀者生活中經常被忽視的情感片段。碎布打結連接成串是創作者裝置上一貫使用主要的元素,她經常將與自己成長記憶相關的織物結串融入到特定的地點,並結合當地的物件,創造出各種混合的藝術現場。

林瑩宣

IG:@ yinghsuan_art

https://liny43214.wixsite.com/linyinghusan

生於台中龍井,創作主軸以城市地景的幾何色彩結構,以不同視角的壓縮方式重新以繪畫造空間與城鎮的樣態。因迅速的變動對於地方探討必然持續下去,進而尋找遺失及被人為介入的座標定位,將重新詮釋色彩如何建構我眼前事物的轉譯方法。

高菁穗

IG:@ feyakao

https://feyakao.mypixieset.com/

纖維藝術創作者與「下手上手」品牌負責人。主要創作靈感來自文學、電影與大自然的觀察。以羊毛氈為主要創作技法,擅長結合各種複合媒材,作品帶有詩意與童話元素。讓羊毛的柔軟溫熱跟異材質產生對話,探討自我身份認同以及人際關係的連結。

黃亦中

IG:@huang_yichung

https://huangyichung.weebly.com

出生於基隆,曾任聯合報記者、電視台編導等工作。目前為專職藝術家、策展人、紀錄片導演,經年往返基隆與臺東生活與創作。曾選為約翰走路夢行者,金車少遊島繪社社長等,並在各處駐村與創作;近年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受邀駐村藝術家(2019-2021)、臺東縣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聚落(2021-2023)、行政院退輔會東河農場(2019)等。國內外個展聯展數十次。

吳玶萭

https://www.facebook.com/ArtPinyuWu

臺灣台中人,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從事機械、數位媒材創作。作品以社會現象與人類行為為出發,透過跨領域知識的堆疊與形式的應用,引起更多對於現代社會與生活的關懷與討論。作品曾獲得 112 全國美術展綜合媒材類金牌獎、參與 2022 台北數位藝術節、入選「新竹 · 城市博物館」設計共創獎助計畫等。

10月

彭一航

IG:@penyihang  

https://cargocollective.com/theone

生於臺灣新竹,彭一航是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材的視覺藝術家,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其作品探索媒材本身的特性,追求材料的極限狀態,製造影像的辯證,嘗試在模糊地帶的隙縫中尋找一種新的觀看方式與影像可能。

吳沁頤

IG:@wuqinyi77

https://reurl.cc/LAE6oK

高中申請藝術類自學,期間在蘇州黃山、上海等地壯遊旅行,寫生體驗生活。錄取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後,漸漸的發現自己對於捕捉生活的當下、在觀察與行動中實踐創作非常有熱情,便有意識地以寫生來捕捉、表達與人相遇時的情感流動 ,擁抱過程中未知的刺激與挑戰,從而捕捉那些充滿驚奇的時刻。

周暐恩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3485420250

來自新竹,客家人,攝影與音樂上癮者。熱愛老派類比科技,週日公園唱片行共同創辦人,2018-2019年曾在馬祖南竿消防局服替代役。現居台南就讀成大藝術所,專攻視覺藝術與跨域研究等專業。攝影作品聚焦為「人」,關注勞動與底層庶民,以及正在消失的民族與文化資產等,希冀透過攝影,開啟對話與反思。音樂作品則是擅長錄製取樣地景聲響,並利用混音器融入進音樂之中,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聲響。

唐藝庭

IG:@a.t.yiting2020    

https://yitingtangportfolio.wordpress.com/about/

竹北人,喜好與房屋有關的事物,對版畫與半立體的媒材充滿興趣。 2021年畢業於臺藝大雕塑系,現就讀於南藝大造形所。長期以二次構築物的鐵窗為主題製作立體與空間裝置作品,醉心於研究臺灣居民的住宅空間。專注於瞭解臺灣住家空間、房屋與居民間的關係,尋找屬於臺灣的住宅文化。由於對海岸石頭的嗜好而產生了此次創作計畫。

柯幸均

IG:@art_hck

https://www.facebook.com/hsinchiun.ko/

出生於台北,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對很多事都有疑問。關注日常物件的語彙、符號與功能之間的關係,試圖透過調換或組合或並置,使其被重新體驗,在這之中產生新的意義/或失去意義。創作多使用複合媒材、平面繪畫,最近開始喜歡現地製作。

 

*9-10月藝術家在馬祖的最新教育推廣活動與展演發表資訊持續更新中~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9/18更新 教育推廣活動訊息

陳衣往事工作坊  /羅嘉惠
時間:2023年9月12日(二)下午1:50-3:50
地點:連江縣北竿鄉塘岐國民小學禮堂
名額:30人
課程內容:
衣服承載著個人親密的生活記憶,而每個人的衣櫥裡那些被遺忘了的舊衣,其實都是一件件充滿情感和關係的物件。此活動不僅是舊衣的改造與利用,也是一場建立情感意義的有趣活動,將人與人之間的過去與未來,在當下進行連結,一串串「衣結」將包含了自身與他人互動的情感故事。
這項活動體驗的不只是手作,更透過衣物的記憶讓大家的「結串」連結往事並製造新的故事。活動中,任何人皆能輕鬆完成,並有和大家一同玩耍的樂趣在,活動結束後的完成品將裝置於竿后沃村在地空間供民眾遊賞與體驗,當民眾遊賞、玩樂於其間,不但連結起了人們和地方環境間的聯繫,籍著新體驗又再製造可再傳遞的新故事,持續供人懷想品味。讓我們一同創造一段手作回憶吧!

連連看工作坊  /羅嘉惠
時間:2023年9月14 & 15日(四-五)上午10:00-10:40
地點:連江縣北竿鄉塘岐國民小學幼兒園(大班+中班) & (中班+小班)
名額:20人
課程內容:
讓小朋友透過活動認識不同布料的顏色與質地,以遊戲的方式學習用布條串連的方法。小朋友不但能透過歡樂的互動能輕鬆完成,又有大家一同玩耍的樂趣在,活動結束後的完成品將連同國小部的成果一同裝置於竿后沃村的在地空間,供民眾遊賞與體驗,當民眾遊賞、玩樂於其間。展覽後亦計畫移至校園中裡裝置。

色彩記憶的代數記號( 抽象繪畫工作坊)/林瑩宣

時間:2023年9月12日(二)下午1:30-3:50
地點:連江縣北竿鄉塘岐國民小學教學大樓中庭
名額:不限(自由報名聯繫塘岐國小教務主任)
課程內容:
您可知道建築物歷史之間的距離?或許我們在重複每一日上班、上學的軌跡,但是因為保有不斷的好奇心,我們便讓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在此次工作坊中,將帶領大家將富有歷史年代的瓦片與自然文化侵蝕的各種物件,結合幾何色彩結構的表現方式去轉譯和記錄生長環境周圍的建築物景觀。結合拼圖的概念,製作一份地圖在馬祖富有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建構人文歷史的故事。
工作坊的體驗內容,希望讓孩子透過在地成長環境的經歷及當代色彩調研,從熟習五感的觸碰與啓發,漸進式感受這片土地的色彩。因工作方的互動過程中,能啓發孩童在不同階段對於色彩及造型上的認知,將歷史物件帶入藝術教育,也會採集駐村附近的建築物、自然景觀、自然物件,讓藝術融入生活中。更希望在孩童成長的年紀中帶他們體驗生活與這片土的感受與親近這片土地。

西莒神話故事創作工作坊 /吳玶萭

時間:2023年9月14日(四)下午4:30
地點:連江縣莒光鄉 西莒田沃社區活動中心
名額:25名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9RX7ba
課程內容:在引導與討論下,依照自己在西莒島上的生活經驗,創作屬於西莒的獨特神話故事。
藝術家自我介紹 (5min)→藝術介入社區案例介紹(5min)→計畫介紹 (5min)→自我經驗回憶與分享(學習單)(10min)→神話改寫與討論(15min)→圖案畫繪製(15min)→分享&結尾(5min)

羊毛氈守護神像畫   /高菁穗
時間:2023年9月16日(六)19:30 - 21:00 
地點:連江縣莒光鄉 東莒國小禮堂
名額:10人 現場報名
課程內容:
分享羊毛氈濕氈技法,並引導學員創作屬於自己的家族守護神像畫。

西莒駐村藝術家聯合開幕講座暨導覽活動
文化採集如何用藝術作為實踐(講座)  (對談講座)   /黃亦中.吳玶萭
時間:2023年9月25日(一)15:00
地點:西莒 田沃村福餘商店
名額:7人 現場自由報名
課程內容:藝術家黃亦中、吳玶萭分享這個月在西莒採集文化的經驗,與如何思考藝術進行的過程。藝術家黃亦中亦分享過去在考古上面的經驗。與大家一起探索西莒未來的可能性。
*講座結束後進行作品導覽與自由交流時間

9/27更新 展演成果發表訊息

《色彩代數記號》  /林瑩宣

時間 : 2023年09月20日(三) 起 (永久現地保存)
地點 :北竿鄉后沃村12號 步行走道 12號屋頂上(需到12號步道往上看即可)

展演內容:此作品將擷取馬祖北竿島嶼的色彩錯落至北竿后沃村。而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是在地居民每日上班、上學的軌跡,但是因為保有不斷的好奇心,我們便讓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利用符號色塊的置換,以日常觀看的視角來重新詮釋這座島嶼。以當地撿拾的瓦片搭配色彩成為線與塊面,透過低限化的轉譯,似乎也將悠然的景色物件濃縮為可快速傳送的資訊。並且將民俗文化顏色進行拆解。在此件作品經過在地田調後發現屋瓦上會壓上石頭,防止瓦片被強風吹走,形成馬祖特殊的景緻。也擷取這樣的形式融入在這次的創作。

Project Title:陳衣往事/Bygone Days in Old Attire  /羅嘉惠

時間 : 2023年09月20日(三)-10月31日 
地點 :北竿鄉后沃村12號 

展演內容:此作試圖透過藝術的手法,來聯繫地方上過去和現在緊鄰相依的歷史,連結個人與物之間的情感、記憶、想像,除了回憶往事也形塑可再傳遞的新故事。以剩餘物再製為概念的「舊衣結串」還結合了隨著洋流漂移,散落、堆置在馬祖各島嶼間的浮標海廢,指出海廢正侵擾著馬祖人的生活。這些別具意義的藝術物件除留有民眾參與編製的痕跡,並與后沃聚落裡半傾頹的閩東古厝相結合,藉此喚起人和人之間生活中的情感羈絆與陳跡往事。

用土地的石板紀錄土地上的生活   /黃亦中
時間:2023年9月23日(一)-30日(六) 
地點:西莒 田沃村福餘商店

展演內容:藝術家黃亦中在西莒進行田調錄音後,將作品繪製於石板及瓦片上,並暫時於福餘商店進行靜態展出,作品旁邊附有QR CODE ,可供參觀民眾掃碼,聆聽到產生創意來源的口述歷史剪輯。(9月30日後各物件作品回歸西莒島各採集原點放置)

每天來張馬祖籤 馬祖巡禮 命定西莒  /吳坪萭
時間:2023年9月23日(一)~ 30(六)
地點:西莒 田沃村福餘商店

展演內容:轉化西莒的生活特色、歷史神話與個人經驗,製作專屬於西莒的一套籤詩,現場除籤詩外,亦同時展示工作坊、創作過程等內容。
 

家族神話  /高菁穗
時間:2023年9月25日(一)~30日(六) 
地點:東莒大坪村曹爸家門口(211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95號)

展演內容:集結駐村過程收集的家族故事與傳說,以羊毛氈為主要素材結合海廢等複合媒材,塑造屬於當地文化特色的守護神小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