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講座│《回到一九○四》
‧簡介:導覽人原主持赤崁文史工作室,2004年成立台南市文化協會之後,積極辦理宣揚鄉土文化活動,以社區營造的方式帶動居民參與,促進城市歷史保存各項工作,包括延平街、公會堂、西門商場、神農街的保護再生運動,鼓動臺南市民對傳統街區與生活文化的關注。《回到一九○四》是台南市文化協會出版品,介紹城市身世,歡迎來參加活動。
‧活動形式:線上直播及影片播放
‧導覽人:鄭道聰
‧日期:109年9月15日(二)直播
‧時間:15:00-16:00
‧直播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amounthall/live/
‧線上播放日期:9月16日至12月15日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amounthall/?rf=1279487795460078
‧書單:
1.《回到一九○四》/松添節也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2.《小西門》/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3.《台南城的故事》/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4.《紅城光影》/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線上講座│《小西門》的前世今生
‧簡介:《小西門》是作者描述約是1970年代在台南市小西門地區生活的見聞,書中以小西門城被拆除到成功大學的事件來闡述城市環境的變遷,包括街景、民俗、飲食、時事等庶民生活的樣貌。
‧活動形式:線上直播及影片播放
‧導覽人:鄭道聰
‧日期:109年10月3日(六)直播
‧時間:14:00-15:00
‧直播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amounthall/live/
‧線上播放日期:10月4日至12月15日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amounthall/?rf=1279487795460078
‧書單:
1.《小西門》/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2.《回到一九○四》/松添節也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3.《台南城的故事》/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4.《紅城光影》/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導讀會暨走讀活動│路徑一:回到一九○四
‧簡介:《回到一九○四》這本書原是1904年一個日本兵在臺南的日記,書中描述當時臺南社會的樣貌。《小西門》則是描述1970年代的城市,活動從書中的路徑規劃走讀路線,邀請導覽人引領讀者以1904年及1970年為藍本探索城市的身世。延伸活動有:線上圖照展覽、場線上講座、行前講座、城市文學論壇、市民書寫、活動載體商品。
‧導覽人:鄭道聰
‧日期:109年10月4日、10月18日、11月8日、11月22日(日)
‧時間:09:00-17:00
‧導讀會:09:00-10:30(地點:臺南鄭成功祖廟/中西區忠義路二段36號)
‧走讀:10:30-17:00
‧路徑:臺南鄭成功祖廟→三界壇街→溝仔底→水流觀音→領前街→牛磨巷→考棚街→公界內街→七娘媽街→樓仔內→枋橋頭吳園→鞋街→打鐵街→草花街→上橫街→竹仔街→帽街→下橫街→大井頭街→武館街→宮後街→外宮後街→內宮後街→南勢街→下南河街→打棕街→大西門城→內新街→打石街→臺南鄭成功祖廟
※導讀會暨走讀活動│路徑二:小西門
‧簡介:《小西門》則是描述1970年代的城市,活動從書中的路徑規劃走讀路線,邀請導覽人引領讀者以1904年及1970年為藍本探索城市的身世。延伸活動有:線上圖照展覽、場線上講座、行前講座、城市文學論壇、市民書寫、活動載體商品。
‧導覽人:鄭道聰
‧日期:109年10月25日、11月15日、11月29日、12月6日(日)
‧時間:13:30-17:30
‧導讀會:13:30-14:30(地點:臺南市中西區啟智永慶社區活動中心/中西區忠義路二段4號)
‧走讀:14:30-17:30
‧路徑:啟智永慶社區活動中心→臺南美術館→地方法院→昆沙宮→原臺南刑務所官舍、原臺南刑務所要道館、原臺南刑務所合宿(原臺南刑務所醫務所之修正)→小西門遺址→良皇宮→保安宮→羊城→大菜市→中正路→民生綠園→臺南州廳→孔子廟
※走讀書單:
1.《小西門》/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2.《回到一九○四》/松添節也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3.《台南城的故事》/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4.《紅城光影》/鄭道聰著(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
※城市文學論壇
《第一場》
日期:10月24日(六)
時間:15:00-17:00
地點:路易莎 台南全美店(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191號)
主持人:鄭道聰/台南市文獻委員
主講人:廖淑芳/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
主題:半生不熟台南人--我的台南文學經驗
《第二場》
日期:11月14日(六)
時間:15:00-17:00
地點:富華大飯店2樓(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28號)
主持人:莊雅雯/台語文學博士
主講人:陳正雄/台南文學獎得主、台江台語文學季刊總編輯
主 題:台南文學作品地景踏查及解說
*若有開車者,建議汽車停南美館停車場。
《第三場》
日期:12月5日(六)
時間:15:00-17:00
地點:富信大飯店 1樓 富麗廳(台南市北區成功路336號)
主持人:鄭道聰/台南市文獻委員
主講人:黃玉晴/台灣文學博士、南台科大助理教授
主 題:文學中的府城氣味
*若有汽、機車,可停富信大飯店停車場,可從國華街遶到飯店後方停車場入口進入。
※「回到一九○四」共同書寫活動徵文※
活動源由:
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以下稱本會)辦理走讀臺灣「回到一九○四」導覽活動,歡迎參加本活動的朋友及有閱讀《回到一九○四》、《小西門》的讀者,藉由參與實體活動(導覽、講座、展覽),以城市生活的經驗(或本活動)為題材,提供書寫文字(350字~800字內),本會將設置通訊網絡及出版,以交流分享各方意見,祈願更美好的城市環境。
執行方式:
即日起至110年3月15日,請有意投稿者將稿件投至本會信箱:abd1689@saccam.com.tw(洽詢電話06-2203222),
題材以城市生活見聞為主,亦可轉譯地名、俗語、掌故、時事等文化議題,字數在350字~800字內,
標名題目,文體不拘,如有圖照更佳(3張以內),如涉及人物貶抑或批評時政,則不予錄取,
如入選者贈送《台南小調&三部曲》書籍及本次共同書寫出版品。
投稿作品如經錄取,圖文著作權歸本會,以進行網路宣傳及印行出版,以達到城市行銷的目的。
投稿格式:
信件主旨:投稿共同書寫:"文章標題"
信件內文:姓名(本名)、聯絡電話、文章標題、文章本文
附檔類型:PDF(同信件內文)、JPG(照片)
書寫案例(一):
標名題目:海風吹來的鹹味
十幾年前因緣際會被邀參與台南縣社造中心輔導社區,主要工作在海線,大約沿著台十七線及台十九線兩側,從北門錦湖、鹽水橋南至七股龍山,共有十幾個社區,那幾年讓我深刻體會在台南鹽分地帶旺盛的生命力,也讓我從古台江內海沿岸遊走至倒風內海各地,我常獨自走在這個壯闊的開台場景中,在那些古港、古廟、古街、遺址、遺風舊俗、產業生態中探索歷史的脈絡,追尋歷代先民的足跡,想像當年在這片土地生活的人所歷經的總總。
每次到南瀛鹽分地帶,感受最深的就是季風及烈陽一樣的風日,數百年來孕育著在此生湠的子民,隨著世代發展沉澱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這裡具有多元面貌潛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很多有趣味故事流傳在庶民口中,從地名源流、俚語俗諺、宗教活動中一直傳載著,雖然有很多文獻、文學作品記錄著這些民俗采風,但文化的座標始終放在都會區,觀光旅遊也朝熱區集中,這一片樸實的土地就在很多人的車行過路中忽略了。
歡迎大家有空來台南的鹽份地帶走走,去感受那種海風吹來的鹹味,感受這裡千百年來各個族群旺盛的生命力。
鄭道聰
書寫案例(二):
標名題目:蕭壠半島之旅
當我第一次聽到「蕭攏半島」這個名詞時,百思不解?在台南嗎?什麼是「蕭攏」?怎麼是「半島」?
終於,在文化界朋友的邀請下走了一趟以「古蕭攏半島」之旅。
首先讓我很驚訝的是,無數次開車經過的台17線竟然這麼大意思,有那麼多趣意盎然的地名,學甲、飯店、下營、舊營、歡雅……
地名的出處和政治、歷史、地理、經濟、人文有關係,最有趣的是,這些地名要用台語唸才能理解原來如此,
我們沿著台17線公路北上縱貫古台江內海至北門嶼,再經171線採訪蕭攏半島,由鄭王軍民隊登陸之地學甲中洲,
進入明鄭時期開台的歷史場景,之後轉至台19線及19甲線,看到昔日倒風內海的遺跡,滄海桑田,遺跡文又孕育出無限的人文風采。
最後沿台19線尋訪古台江內海海岸路線,探索台南城市的海陸變遷,人須著附土地生活,土地隨著自然定律變遷,
生命又隨之移動,文化也是著演變,原來「不可思議」是這麼自然產生的……
吳漪貞
◎贈送書籍 介紹:
《台南小調》或《台南小調三部曲》,作者吳貞漪、鄭道聰,
全版彩印200頁,介紹台南古蹟、美食、俗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