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面貌隨著時代演進,最終形成為有價值的文化,成為涵古納今的主體意識。書畫藝術的茁壯是從土壤孕育而生,富含在地文化與情感特色,有其鮮明的表現與發展,基於不同的山川景物予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環境氛圍予人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地域產生不同的畫派。臺灣乃美麗之島,自然風景迷人,書畫家徜徉其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水墨世界,藉此傳遞生活之美和生命力。
臺灣書畫發展,如同社會動態一般,融合外來文化與本地精神,在承繼與創新中,交互刺激前進。1687年臺灣設置科舉,為此全臺興學,書法隨讀書風氣逐漸受到重視,陸續延聘來自中國沿海一帶的書畫名人來臺,此時詩文結合,書法以帖學為主,而水墨則見恣肆揮灑的人物與逸筆草草的四君子。爾後日本統治時期,帶來新式美術教育把西方寫實觀念導入,這種審美方向讓水墨畫從南畫類型轉而近似膠彩畫的細膩渲染;書法則用六朝筆意,輾轉將碑學風尚注入。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多樣的碑帖拓本與中原書畫名家匯聚於此地,為書法與水墨的發展提供豐富資糧。
臺灣藝術在此多元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各種風格特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開放,亦不斷引進西方創作思維與表現手法,讓書畫世界不只是傳統四君子或是道釋人物,而是具備寫生、寫景、富含文人關懷與土地情思,創作出具備傳統筆墨技術、富含現代思維,具有鮮明時代特質的自身風貌與強烈本土色彩的書畫作品。這一水墨書畫視野,體現海島文化精神,善於吸納諸家之好,體現自身價值。
本館建館一甲子以來,辦理各項水墨書畫展覽並典藏相當數量的書畫作品,是文化豐碩的具體呈現。自107年7月開始修館整建,秉持「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之精神與文化平權理念,推動各種館藏文物展覽。「筆痕墨跡—史博館館藏名家書畫展」在臺東美術館展出後,深獲民眾肯定,此次再與國立臺灣圖書館合作共同辦理,並搭配無障礙導覽服務計畫,介紹書畫風格特色,必能讓更多觀眾親身感受書畫藝術的魅力。
展覽日期/ 2019年6月11日至7月21日
展覽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 雙和藝廊
開放時間/ 9:00-17:00,週一休館
*本展提供無障礙導覽/觸摸體驗服務
前往線上展覽(本網頁建議用chrome開啟)